●周小莉
“故国诗礼雕龙桂岭作书廊”,此书廊即仓海诗廊,乃后辈乡人感念丘逢甲先生(仓海先生)而筹建的乡村文化振兴基地。
诗廊整体呈一扇弧形,廊前半月荷塘,中有木桥供人流连观赏。去时已入秋,天空蓝得深沉,毫不吝惜地给水面染上了舒适的北卡蓝色,水面零星漂浮着些许残荷,仔细一看,残荷间有几枝晚熟的莲蓬努力地高昂着小脑袋,因此置身其间,没有秋荷凋零寥落之情,反生万物皆有律可依、岁月静好之感。
诗廊主体由三部分构成,中有一大石,上书“中国仓海诗廊”六个大字,书写刚健遒劲,乃著名军旅书法家丘仕坤挥笔而成;两边曲廊,灰瓦白墙,墙体两面则是以诗词刻入,左书仓海先生诗作,右录客家诗人名篇佳句。如这般以古人之诗词名作镌刻入石并不少见,借古人的精神情意传达自己心中想法实属普遍,倒也不足为奇。可此处就奇在那千姿百态的横竖撇捺间,让人目不暇接。
其实,以书法形式映入石刻是古往今来一常举,近可见于蕉岭中学桂岭书院后,满墙“凤”字,或繁或简,或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斜阳从林间漏下,似可闻凤鸣桂岭之声,隐约可感百鸟朝凤之盛况。远可观于泰山石刻,此处被誉为“天然的书法展览”。姚鼐于《登泰山记》中有一言:“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虽远古石刻已模糊不能辨认,然依然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单从“五岳独尊”四个正楷书体字即可见泰山的浑厚稳重,以及世莫能盖的凛然豪气。
泰山石刻乃古人叹其巍巍然而作,仓海诗廊篆刻的200多幅作品,则是近百位现当代书画家感念今人欲振兴乡村文化之理想而捐赠的墨宝和艺术作品。一横一竖或力透纸背,或轻如飞花;一撇一捺有时刚如凿铁,有时似诉未尽之意,令人驻足忘行。一笔一画以不同的形式,勾勒着同样的人文精神。除此之外,还有众多文福镇乡贤慷慨解囊,当地村民大义捐地。今人众举或许就是想传承一方文脉,赓续仓海先生的爱国精神吧!
仓海先生以一句“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惹得国人愤慨涕零,先生于国家羸弱之时,感国人生灵涂炭之苦,抬头望月,发出“海外阴晴终有定,人间圆缺古难全”之语。于是先生痛下决心尽一己之力,欲教育救国,后变卖家财组建义军革命救国。即使在临终弥留之际,也特意嘱托家人:“葬须向南,吾不忘台湾也!”
仓海诗廊虽不能全部呈现仓海先生的爱国精神,不过即使有其一二,也足够浸染后人,激发后人了。后人观览仓海诗廊,知晓此处是以仓海先生的爱国情怀为依托,辅之以多位现当代书画艺术家的墨宝呈现,足可领悟到今人的良苦用心,继而迈向延续古人精神的步伐。
此处乡人,尤得益于仓海诗廊浸润,龆龀时期,借横竖撇捺开启通往智慧的通道;少年时代,在诗词间感受古人神韵,于可为时代奋发有为;而立之年,也可学其起笔之势,藏而不露,收其锋芒,内敛行事;即使佝偻着腰背,也可行于木桥,吐纳万物之灵气,踱步于廊内,与二三老友摆上一盘象棋,亦不失养生之道。如此诗廊,在今人的筹建下,以千态万状的书法形式展现古人诗句,将古人和后来者连接起来,仓海先生于百年前高呼“犹有山河留影在,不妨千里且同看”,后来者今可有底气地大声回应:如今,山河无恙,我辈当继续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