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1,展望2022,“新”是文旅业的关键词,市场吐故纳新、业界求新逐变,让人充分领略文化之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
激活新消费
出行不再只向“远方”
2021年疫情的反复,并没有阻断人们的出游愿望,只不过很多人把远游变成了去发现身边的美好。
以“十一”黄金周为例,文旅部调查数据显示,49.1%的游客选择省内跨市游;88.3%的游客出游距离在300公里以内,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受到游客青睐。
飞猪平台全年的数据显示,2021年旅行度假类订单中,周边游占比近六成。从各地市场的反馈看,酒店是周边游的主要消费场景,沉浸式酒店度假带动近郊度假型酒店走俏,尤其是带有温泉、水乐园、亲子玩乐体验及特色餐饮的酒店。
此外,原生态的田园乡村也成为年轻人青睐的旅游目的地,租车自驾、房车露营等新玩法逐渐走俏。
疫情改变了游客的出游距离,也重塑着旅游市场格局。相较于外来游客,本地居民日常而高频的本地游、周边游,有助于平抑淡旺季的波动,构建更加良性发展的旅游经济。新的一年,当我们期待更多外地游客能如约而至的同时,也不妨多花些心思研究本地人的新需求,创造更多新消费。
打开新局面
主旋律作品量质齐升
2021年,主旋律题材文艺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市场,同时收获口碑与收视率、票房的主旋律作品接连上演。
展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觉醒年代》,讲述基层扶贫故事、真实还原脱贫历程的《山海情》,用不同叙事风格讲述八位功勋人物精彩故事的《功勋》……这些电视剧都收获了不同年龄圈层观众的喜爱,引发时代共鸣。
在电影市场上,年度票房前十名中有四部主旋律影片。其中,《长津湖》更是创造了一系列电影纪录,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主旋律文艺作品叫好又叫座并非偶然,它得益于文艺工作者对主旋律题材这座富矿的深入挖掘,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创作营养,秉承客观还原、尊重历史的创作理念,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讲述直抵人心的感人故事、展现时代精神。
与此同时,这些作品还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更加注重与商业元素相结合,在提升影视作品观赏性上下足功夫,做到有深度、有温度、有看头。
满足新需求
潮流玩法走俏市场
2021年,走走停停成为旅游业新常态,航空、酒店、民宿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行业广受影响。疫情的不确定性也悄然改变着消费者的出游习惯——出游决策时间更短,出游计划制定更为灵活,“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困境之下,航空公司、酒店、民宿等和旅游平台一起在产品组合和营销方式上创新求变,机票盲盒、随心飞、机票次卡、先“囤”后“约”酒店套餐等一系列新产品应运而生。这些新玩法灵活有趣,能更好适应不确定出游条件下的消费需求,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以机票盲盒为例,只要几十元,就能抽到一张机票,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不知道去哪里,盲盒开出哪个航班、飞往哪个目的地一概随机。飞猪平台的数据显示,盲盒抢购者超八成是“90后”,双人盲盒的抢购最为激烈。
新玩法的走俏再次搅动了预售类产品的市场,不过,此类先“囤”后“约”趋势的崛起,对旅游商家的用户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长红有待市场检验。
挖掘新亮点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红色陕西·圣地延安”“小岗精神·改革序幕”……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红色成为旅游市场最亮的颜色,参观红色遗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马蜂窝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的调查显示,2021年参与调查者中,41.7%的游客参加红色旅游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群体参与红色旅游比例显著提升,“00后”“90后”人群总数占比超过51%,红色旅游正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除了经典红色旅游胜地,红色纪录片、电影的热映也带火了一批红色景点。《觉醒年代》火了安徽合肥延乔路,电影《八佰》上映让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热度暴涨。2021年6月,开门迎客的陕西延安红街以科技手段增强互动,使游客融入剧情,深度体验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过往,经历一场身体与心灵融合的旅程。
调研发现,超过40%的年轻游客对红色旅游的兴趣点在于沉浸式体验。表达方式的不断创新,使红色旅游“圈粉”又“圈心”。
站上新起点
百年考古更多惊喜
2021年对中国考古界是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考古界频传喜讯,从年初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上新,到年尾汉文帝霸陵确认……每一次重大的考古新发现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21年,专家学者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现了以磨制石器与彩陶为特征的史前文化,并将之命名为“仰韶文化”,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考古学迎来了黄金时代。这门曾经略显高冷的学科,近年来频频成为社会话题,更是带动了博物馆热、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的火爆,以及相关文化节目的“出圈”。
回望过去,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相较于前辈们的筚路蓝缕,新一代的考古人有了更为强大的支撑,考古工作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关注,考古学必将在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带给世人更多惊喜。
打响新名片
传统节目迎来红利
2021年的河南卫视像是开了挂,从牛年春节的《唐宫夜宴》开始,14个灵动可爱、憨态可掬的唐朝少女让观众们念念不忘,再到端午、七夕、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河南卫视的《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纷纷成为爆款,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据统计,河南卫视春晚和《端午奇妙游》晚会全网点击量均超50亿次。
相较于大众娱乐节目,传统文化节目总是清冷一些,河南卫视多款节目在2021年成为现象级的存在,说到底,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本位的坚守。因此,需用心对传统文化之美挖掘呈现,引起观众广泛共鸣,尤其受到年轻人认可;反过来,观众的叫好声又为这类节目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信心和动力。
节目走红,打响了河南文旅的新名片,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红利,河南多地的博物馆、景点及文创产品的热度随之提升。如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持续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河南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范本。(经济日报记者 张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