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山峰环抱而成的五台山上,最繁盛时期曾经有300多所寺庙,而现如今也有47处寺庙,属于中国四大佛教之首,而在五台山上,有一座特殊的寺庙叫做普寿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尼众道场,而它的创始人身上也有故事。
它的创始人名叫如瑞法师,1957年出生于山西。她从小就聪明好学,尤其是对文学情有独钟,在高中时她便时常花时间在阅读书籍上,闲暇时也会自己动手练练笔,有时候还会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
在太原读完大学后,她被分配到一家中学教书,而这恰巧是她从小向往的职业,这段日子她可是如鱼得水,心灵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眼看着生活越来越顺,她却在一段时间后依然选择了出家,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瑞法师一家人都是佛教的虔诚信徒,从小她就接触了各种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香、经书等等。当时五台山有位叫做通愿法师的集大成者,她的母亲是这位法师的信众,母亲常常向她讲述通愿法师的各种事迹,其间还夹杂了对法师的钦佩之情,在这种情况下,如瑞法师也结下了佛缘,更是对通愿法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在学校教了一阵子书后,如瑞法师想起了母亲常常提到的通愿法师,她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通过拜访通愿法师来完善心中之事。去到五台山上,她觉得此处的梵音真是悦耳,而通愿法师的热情更是让她增添了好感。
两人寒暄了片刻,如瑞法师还将自己正在做的职业告诉了通愿法师,更是将别人对她的看法、她产生的困惑一一告知。通愿法师听罢,微笑地开解了这个困顿的女子,而如瑞法师也深刻地知道了人生在世,不一定要有钱有势,追逐自己想追逐的,帮助那些该帮助的,如此就足够。
在通愿法师的鼓舞下,如瑞开始准备考北师大佛学系的研,而这时通愿法师恰巧来到了如瑞的姑妈家。如瑞又一次去拜访了她,两人闲聊之中,通愿法师知道了如瑞的打算,打算介绍她去四川尼众佛学院,帮助她更好地了解佛教。
没想到,等如瑞兴冲冲地将这个消息告诉家人后,她得到了母亲的支持,却没有得到作为佛教徒的父亲的支持,后者同意她老年出家,但是不希望她现在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他觉得女儿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双方的争执下,如瑞的父亲终于同意她出家,只不过不准她剃头。
1981年,24岁的如瑞法师放弃了北师大高材生的机会,正式落发出家,她来到了四川,并在这里见到了“心中的太阳”隆莲法师,她做事很有积极性,而她们对如瑞也很看好。1991年,通愿法师离世,临终前将自己遗愿告诉了如瑞,希望她能去五台山建立一个尼众道场。
就这样,身揣105元的如瑞法师去到了五台山普寿寺,借了砖厂的砖和小卖部的纸盒搭建了道场,后来,普寿寺得到了政府的补助,后来又获得了外界的资助,这个寺庙也因此越办越好,现如今它已经可以容纳1千多名尼众学习,俨然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尼众道场。而如瑞法师本人也成为了佛教学会副会长,甚至还获得了中华文化人物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