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批元明时期的宫廷饰物
张家界天门山景区范围内有座观音山,2001年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2001年6月25日,张家界汪家寨村支书李慈祥召开村支部会议,在会上,他说:“古人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汪家村地处武陵山腹,对面便是著名风景区天门山,我们汪家寨要想早日脱贫致富,也只有靠这观音山了。观音山风景秀丽,气温宜人,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我们不妨借开发天门山的东风,开发利用观音山的旅游资源。”
李书记的发言立即得到与会人员的拥护,村主任曹玉趁热打铁,在会议上提出,由村委会在村里组织一些经验丰富的青壮年,成立景区旅游资源考察小组。会后,村里的青壮年纷纷站出来,表示愿意深入观音山进行探险,查找旅游资源。
7月20日,考察小组带足干粮和水上了路,一行人,饿了就吃干粮,并摘来野果充饥,晚上宿在山洞里。经过五六天的考察,证实了观音山上有以前只听传说,但无人踏足的南天门、长城路、观音坐莲台、桌子岩等景观。但是,因山中雾气太重,走远了怕迷失方向,一个星期后,考察小组决定撤出观音山,重新修整后再进山。
8月15日,考察小组再次起程。起程前,李慈祥组长向队员们交代,这次要对观音山腹地作进一步考察,队员们结伙后,尽量分散行动,但又不能相隔太远,因为山中经常有野猪、春猴、黄猴出没,进入观音山深处后,如果发现野兽,要立即吹响哨子,大家好赶来援助。
进山后,走着走着,张金长发现前面有一件锈迹斑斑的东西,便叫住李慈祥,两人手挽着手,顺着结网的枯藤试探踩去。李慈祥一手攀住一根树藤,一手拉着张金长,让张金长俯下身去捡起这件东西。张金长拿起此物,原来是一把砍刀,因年代久远,捡起时,仅剩下一个铜柄了。两人马上做出判断:这里有人来过。
第五天,考察小组已爬到观音山的山顶,一组队员腰部捆着结实的绳子,顺悬崖朝谷地放下,在悬崖处,一个队员发觉,脚踩的地方有泥浆般的东西,他掀开枯枝和茅草仔细一瞧,发现此处与天然石壁不同,好像是人工垒成的,大小三丈多,再用手搬开一块泥块和一片乱石,泥块中含有石灰、沙浆,还有一种黏糊糊的物体。
他在险崖上立即吹响哨子,上面的人赶紧把他拉上去。他把采集上来的样品,摆到考察队员面前,通过有经验的队员分析,大家惊奇地发现了一个被封堵的暗洞。考察小组组长李慈祥面对这一发现,决定亲自下去探个究竟。他下去之后,见到眼前是一个朝天石洞,洞前有一小块可让人站脚的峭岩,但不知为什么会被人封堵,若不仔细查看,还真难与崖壁相辨。古人为什么要封住这个洞,洞里到底有些什么呢?
下午,考察小组对封门洞作了标记后,返回营地。次日,考察小组成员回到汪家寨村,立即找到村里年长的老人打探,但是,村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不知道这个洞。看来,这个封门洞是在受到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10月12日,李慈祥带队挖洞,可是,用铁锄根本挖不进去,于是就用炸药放炮。坚固的洞门仍然不动声色,队员们只好放一炮,扒一点土,坚持工作了三天,才挖出两三米深。这时,洞旁露出一个耳洞,耳洞是空的,李慈祥划燃一根火柴,在耳洞的岩孔里,发现有一根根像乱草根似的物体,他轻轻用手掏出,拍一拍便露出闪闪的金光。洞里有金子!李慈祥先后取出放在岩孔中的金钗、金簪、金箍等物品,共十四件。
洞里有金子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永定区委,区委书记得知情况后,亲自驱车赶到汪家寨村,对村民挖掘观音山的封门洞一事进行具体布置:为了保护好这一重大古迹,使封门洞得到详细考察,决定让村民暂时停止行动,等探明原因后,由国家文物专家来进行挖掘。
后来,通过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批元明时期的宫廷饰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十四件珠宝中,十七花金钗、鸟头金簪两件,属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叶花金钗、素金簪、凤头银钗、凤头银簪、莲花银簪等八件,属国家三级保护文物,其余为一般饰品。此批文物的价值约七千万元左右。
仅耳洞的财宝就有如此高的价值,那么洞内的财富更不会少了,这些金子是哪里来的呢?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野拂宝藏?这很有可能,封门洞虽年月已久,但里面的文物已鉴定出来,是元明时期的宫廷饰物,可见建洞时间不会早于元明,这与李自成藏宝天门山的传说不谋而合。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