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当之无愧的世界艺术殿堂,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此处观光游览,也吸纳了无数艺术人才来此发展交流,其中就有一位名为朱德群的中国人。朱德群是谁?第一位华裔法兰西艺术院士,"法兰西三剑客"里最为低调的一位。
"法兰西三剑客"分别是朱德群,以及与朱德群同一届,就读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杭州艺专)的赵无极,和他们的师弟吴冠中。这三位旅法画家的作品备受世人追捧,动辄拍出上千万的高价,因此得了个"法兰西三剑客"的名头。
可事业成功不代表生活如此,艺术造诣登峰造极的朱德群在心中埋藏着一个无法实现的心愿,至死都没有达成,最终在2014年的时候带着遗憾在巴黎驾鹤西去,卒年94岁。
那那个让他至死都耿耿于怀的心愿是什么?是回到当年的杭州艺专,再见一眼自己的拜堂妻子柳汉复。
这是一个深情难忘的故事?不,这是一个"凤凰男"的故事,他用生命最后的一点愧疚,想要弥补妻子呕心沥血的付出,能弥补吗?让我们将目光拉回当年的杭州艺专,将故事从头说起。
上个世纪初的杭州艺专,无疑是民国历史上一所最具前卫意识的美术学校,校长由一代宗师林风眠担任,教师们大多留法归来,因此也被圈内戏称为"巴黎美院远在天边的分院",自幼喜爱书画的朱德群自然报考到这里,并成为了林风眠的徒弟。
顺便一说,朱德群本名并不叫朱德群,而是朱德萃,他纯属是因为还没拿到初中毕业证书无法报考,所以才借了堂兄朱德群的名字,没想到这一借就是一辈子。
在杭州艺专读书期间,朱德群难免受到老师们的影响,对艺术之都巴黎充满着向往,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巴黎学艺术,但没想到仅仅2年后,也就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夏大地满是疮痍,就连学业都难以维持,更遑论出国留学。
为了完成学业,朱德群不得不辗转各地,颠沛流离,法国之行便搁置一旁。1940年,朱德群收藏在老家的500多张油画被日本人炸毁,他的父亲也因此一病不起。正是在朱德群最为失意的人生低谷时,他的同学柳汉服走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的妻子。
对当时的朱德群来说,他对柳汉复并没有太多感情,纯粹是因为年纪到了需要一个妻子帮衬家务,柳汉复又正好跟他是同学比较合适,仅此而已,因此朱德群在婚前和婚后,都比较沉闷,大部分的时间都埋头钻在绘画艺术中,跟柳汉复说的话并不多。
不得不承认的是婚姻生活中总是妻子会牺牲更多,二人1947年成婚,1948年女儿凯蒂出生,一家人一同前去台湾生活。这期间柳汉复和大多数成婚了的女人一样,放弃自己的事业,转而操持家务带小孩,尽到了一个母亲与妻子的责任。
来到台湾躲避了战乱后朱德群重新燃起了对巴黎的向往,但是家中资产却并不能支持他的追梦行为,这可如何是好?柳汉复站了出来。在看出丈夫魂牵梦绕地想去法国巴黎,却苦于没有资金之后,柳汉复毅然将自己的嫁妆变卖,凑钱为丈夫举办了一次画展,换取了让他前去巴黎的资金。
1955年,朱德群怀揣着梦想,踏上"越南号"邮轮。挥手招别的柳汉复竟然不知道,自己这一送,便是"问君归期未有期",因为朱德群在邮轮上猝不及防地遇见一位姑娘。这姑娘名叫董景昭,是原东北省主席董彦平的掌上明珠,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容貌秀丽,眉宇间流露着笑意,美好得如同一滴晶莹的露珠。
当"真爱"来临,即使已有妻子的朱德群也无法抗拒。朱德群担下了所有的质问与指责,将满腔爱意付与了董景昭,还将这份炽热的爱融入到笔触中,创作出一幅备受世界级权威评委肯定的油画作品《景昭画像》。这幅画被人誉为"东方蒙娜丽莎"。
朱德群毫无掩饰自己对董景昭的爱,在接受参访时总是说:"我这一生最幸福的是碰到了她(董景昭)。"他还称自己绘画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太太的功劳占据一半。是的,董景昭成了他的新太太,他来到巴黎后苦追董景昭,终于在1960年完婚,此时他娇妻在怀,功成名就,早忘了那个卖嫁妆送自己出国的发妻。
董景昭是朱德群的真爱,是灵魂伴侣,可是那大洋彼岸"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柳汉复又当如何自处呢?这份情谊终究是被辜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