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悬空寺位于大同市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因独特的、悬挂于悬崖峭壁半空的建筑选址,以及全靠底下几根细长的立柱所支撑的视觉效果闻名于世,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等一系列俗语,是中华传统建筑中的经典瑰宝,被《时代周刊》选入“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悬空寺宫殿层层叠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在悬空寺行走,既有传统建筑所来带的历史厚重感,也会有一种如临深渊的险峻感,难怪当年李白游历至此的时候,都大笔一挥在岩壁上写下“壮观”二字。
悬空寺修建于1500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天师道寇谦之在羽化登仙前留下遗嘱,希望能够修建一座悬空的寺庙,力求“上延霄客,下绝嚣浮”。天师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流派,乃是道教(跟道家流派不一样)始祖张道陵所创,后来分化为南天师道与北天师道。
寇谦之是北天师道的天师,还是封建史上首位被官方承认的道教天师,他的遗愿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达成寇谦之的目标,天师道众人开始众筹集资,精心选址,又设计出无数方案,找了众多工匠,终于在公元491年(北魏时期)建成悬空寺。
悬空寺在选址上其实挺值得说道的,不仅镶嵌在悬崖之中,能够规避风雨,此处还属于山谷区域,不会被强风侵袭,可以说一旦修建成功,整座寺庙能够很大程度上规避自然灾害。但悬空寺最难的一点就是在修建之上。
我们如今看到的悬空寺,在视觉效果上远不如当年那般震撼。为何这么说?如今的悬空寺下方是正常的土地,但在当初建成的时候,包括后来重建之时,悬空寺下方都是一条时常泛滥洪水的河流。
直到1960年恒山水库建立,水流被拦截,这才没有了洪水困扰。这代表着在当初修建悬空寺的时候,所有修建工作都不可能从下方向上开展,而是得从悬崖向下施展,其困难性可想而知。
如今很多营销号都在吹嘘,悬空寺之所以如此玄妙,被称为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华夏建筑的代表,是因为全靠下方那看上去修长纤细的几根立柱所支撑,还不知道怎么瞎胡扯了一堆奇奇怪怪的力学。
读者们,真的别再被骗了,华夏建筑神奇归神奇,但不是变戏法,真正去过悬空寺的都知道,下方的立柱其实并不稳当,用手去推甚至可以将其晃动,这样的立柱能够全然支撑建筑,不是瞎说吗?悬空寺下方的立柱只能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将悬空寺变为“超静定结构”,具体的力学原理可以参照广西真武阁的悬空柱。
那么悬空寺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是什么?是隐藏在石壁中的支柱。在悬空寺修建之初,需要先在岩壁上确认位置进行“打孔”,打的孔遵从内宽外窄的原则,以便作为支撑的木材能够牢固卡在石壁中。
支撑的木材都是采用坚固的铁杉木,再加以桐油浸泡以达到防腐防潮的目的,木材前段预先打上楔子,这就使得铁杉木在推到打好的支柱孔顶端时,楔子能够将木材前段撑开,正好贴合最顶端处较为开阔的空间,使铁杉木更加牢固。
在这样固定一排铁杉木后,悬空寺方才开始真正建立,所以说悬空寺建立中起到真正支撑作用的其实是这一排铁杉木。
除开用铁杉木当“钉子”固定外,悬空寺的内部结构也为其增加了些许稳定性。悬空寺的宫殿并非单独的,在宫殿后面还有石窟相连,宫殿的建筑结构一直顺延到石窟中,这就为整座寺庙的稳定性再增添一重保障。
有铁杉木固定,有洞窟相连,最后有立柱作为静态支托,这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建筑奇迹悬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