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最近喜事频频,刷屏全世界。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获得国家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而立之年的海南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提到海南,人们第一印象往往想到的是三亚,作为驰名中外的中国旅游热地,三亚的确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作为省会海口,却显得要“低调”很多。作为一个客居他乡的海南人,相对于人声鼎沸的三亚,我更喜欢“沉稳安静”的海口。“椰城”海口,城市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拥有“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海口,意为南渡江入海口处的一块浦滩之地。自北宋开埠以来,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悠久的华夏文明中,海南岛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海口市作为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北枕海安,南近交趾,东连七洲,西通合浦”,自古以来便是我国南疆边陲的海陆交通要冲和重要的港口商埠。人口的迁徙,民族的融合,语言的融通,造就了海口独特的多元文化。
在海口多元的历史文化中,骑楼老街可谓是城市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漫步于海口老城区的得胜沙路、文明东路、中山路、博爱路、解放路,两侧一幢幢始建于十九世纪末的南洋风格柱廊式骑楼,让人仿佛穿越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骑楼历史与海口早期的对外开放息息相关,晚清时期,海口是当时全国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在南洋谋生的人开始回家乡投资建设。
1849年,最早的骑楼在水巷口、博爱北路一带的四牌楼街区建成,整片骑楼街区就是从这里延伸开来,形成了规模。海口骑楼建筑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白色骑楼建筑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色,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融合成一座骑楼,其本身就是一幅风景画,值得细细品味。
上世纪30年代1930年之,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起,在异国他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带回南洋思想的同时,也带回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可为往来的行人提供遮挡烈日暴雨的空间,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揽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请填写图注
老街居住的传统模式里遗留了众多极为有趣的邻里空间,如露天戏台和社区活动空间合二为一的宗庙空间。室外随处可见的土地爷祭拜点,常年有人供奉。较大的室内茶室,多为老年人交谈聊天,消磨寂寞时光所用,茶室内人声鼎沸,俗称“老爸茶”等。骑楼老街两旁分布着不少商铺,日常吃的用的一应俱全,在这里生活极其方便。
如今,漫步在海口老城的骑楼老街,不仅能感受到这些历经风雨后的老建筑焕发着历久弥新的风情,还能看到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市井生活韵味。被修整过的骑楼,部分如今已经摇身变成商业步行街,成为海口城市里的一道热门景点,深受游客欢迎。这里既是了解海南南洋建筑文化的好去处,也是感受海口民众生活的好地方,还能品尝到海南各种特色小吃。
在众多海南小吃当中,这碗海南粉是我最钟爱的美食之一。不知道你有没有吃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