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东市环境保护局)
蓝字关注
一条湟水穿过海东市,这里山川相间,地貌奇特,是黄河流域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从青海东大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往上,长达百里的风景长廊之内,山水风光旖旎,构成了一条令人神往的西部风景线。
一
绿色,是海东的底色。尽管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也不缺乏碧色林场,但裸露的山峦和干涸的浅滩依然渴望绿色。五年来,海东市共完成国土绿化面积531.7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32%提高到现在的36%。
昔日的荒滩和臭水沟,如今变成童话般的五彩花园。全市坚持带状城市、点状开发,大力修复河湖湿地生态,加强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在湟水河谷地新建平安区湿地文化公园、南凉遗址公园等10处湿地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78%,人均公园绿地达9.5平方米。
绿化,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基调。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春天来得更早一些,每年阳春三月,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在植树节到来之际,循化县按照严防疫情、错峰参与的要求,积极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到植树造林活动中,为家乡添一片绿色,为大地增一分希望。在温暖的春风里,每天出动干群2000多人,按要求植树造林。“干循化”变成“绿循化”,绿色引导循化走向未来。
四月的民和,百花争艳,万木吐绿,山乡遍野生机盎然。借着渐浓的春意,民和县各级党组织纷纷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为荒芜的山坡增添了一份生态绿。李二堡镇2021年春季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完成新造林50亩、补植补栽100亩,全镇栽植刺柏等苗木2.34万株。近年来这个镇累计完成造林700多亩,义务植树退耕地补栽14万株。
化隆回族自治县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契机,推动实施林长制、草长制,持续开展春秋季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项目,2021年完成国土绿化7万亩、义务植树110万株、群科新区北山高标准造林4000亩,提升改造沙棘经济林1.5万亩。
乐都全区74家单位按照规范化、基地化、制度化的要求,建立组织领导、宣传动员、技术服务、管理养护于一体的义务植树长效机制,按人均5株标准划分责任区域,以集中连片、造林绿化为主,全面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每年从10月上旬开始,平安区、互助土族自治县许多乡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种苗调配的原则,组织专业造林队和干部群众,开展秋季植树造林活动,每年秋季造林数千亩。
二
让一江清水向东流,是海东市的铮铮誓言。
黄河和湟水流经海东,保护母亲河责任重大。全市扎实开展黄河、湟水河生态保护修复和流域综合治理,明确湟水河主河道两侧500米永久复耕复绿,河流两边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关停养殖场148家、农家乐208家、砂石料场94个,拆除废弃厂房41家。昔日的“黑色硅铁走廊”变成如今的“绿色生态走廊”。
全面落实推行“河湖长制”,实现了河湖管理全覆盖。现在,全市县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于 Ⅲ类的比例为100%,黄河、湟水河、大通河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水生态治理项目平稳实施,让平安区尝到了甜头。平安区完成总投资5237万元的巴藏沟4村、三合镇5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总投资785万元的祁家川支流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开展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对湟水干流及白沈沟、祁家川等4条支流流域三大类污染源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整治。投资230万元,对三十里铺污水处理站等4处农村污水处理站以及破损污水管网进行整治,基本解决城区污水处理站不正常运行及污水外溢等问题。来到白沈沟,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雕栏玉砌,水花飞溅,水鸟飞翔。
乐都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巡河湖制度,强化执法管控,充分利用湿地工程项目进行水质深度处理,乐都区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均为100%。
循化县围绕“碧水保卫战”,重点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开展中央、省、市、县反馈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及黄河干支流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工作,黄河流域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化隆县坚决打好沿黄生态治理阵地战,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厉打击偷排偷放、非法采砂等行为,确保黄河出县断面水质达标,清水出境。
民和县地处湟水河出省流域,为了把好这条河清水出省最后一道关口,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扎实推进湟水河流域重点区域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把保护黄河生态作为重大责任,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近年建成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使污水得到深度处理,加快了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人工湿地水面清澈碧绿,芦苇荡漾,荷花、菖蒲等植物层层叠叠生长在水中,出水口的水如“清泉”般流入湟水河,一幅水清岸绿的画面正徐徐展开。
在昔日被人们称之为互助县威远镇“龙须沟”的毛斯湖一带,如今已奇迹般地出现了一座沿河滩延伸的湿地湖泊。湖体还结合现有的景观条件,增加景观亭及观景平台。沿驳岸增加湿生及半湿生植物,丰富湖体景观,利用植物柔化驳岸边线。结合现状水堰,对水堰进行改造,利用景观廊桥、拱桥、过水汀步、置石等形式,弱化水堰直线形式,营造很有气势的跌水景观。漫步在毛斯湖,宛如来到江南水乡。
三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一把明亮的宝剑,直指各地存在的环境问题。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市委市政府召开37次常委会,16次常务会以及数十次推进会、专题会、现场会,专门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及自然资源工作。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办、亲自推动,统筹协调推进督查反馈意见整改,将第一轮反馈的13大项问题细化为46个问题,第二轮反馈的10方面问题细化为11项具体问题,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一事一策”推进整改。
在整改过程中,市委书记王林虎亲自赴整改现场督导63次,邀请行业专家团队赴问题整改现场进行“把脉会诊”,分门别类建立台账,查清原因、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对完成整改的,坚持“五个不放过”原则,即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做到完成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公开一个。目前,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23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顺利通过省级销号,期间受理的823件信访案件全部办结。现在,生态红线内的畜禽养殖场进行了搬迁,工业企业安装了环保设施,公路边的垃圾明显减少。
生态环境、发改委、林草、自然资源、水务、住建、交通等各个部门一起行动,一场“人民战争”开展得轰轰烈烈。
平安区开展“碧水蓝天”专项执法行动和环境执法大练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互助县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变成接受教育、推动工作、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的过程,严格落实整改销号制度。循化县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30余人次,检查企业230余家,下达现场检查笔录211份,下达责令整改问题通知书24份,向各单位和企业发出问题整改督办函70份,对4家环境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取证,依法进行立案处罚。民和县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引以为戒,建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11家矿山和84个问题图斑已全部完成整改,累计投入资金6500余万元,完成采坑回填、边坡治理及覆土94万余立方米,废渣清理18万余立方米,种植树木25万余株,恢复治理面积2100余亩。乐都区对水磨沟5家砂石厂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做专门安排,成立高店镇水磨沟生态环境整治现场指挥部,实行县处级领导、政府部门包片责任制。对全区33家矿山砂石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启动了采坑回填、边坡整治、复土绿化等治理工作。高店镇水磨沟内现有的联升、融江、博泰、地金、德金5家砂石加工厂已全部拆除,对原矿区开采形成的边坡及采坑,已经全面完成了闭坑恢复治理,消除了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目前已经累计栽植各类树木37万余株,播撒草籽3000余公斤,覆土绿化2000余亩,成为全市生态恢复样板工程。
四
祁连山有着“中国湿岛”的美誉,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祁连山南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涉及海东市1个区、2个县和21个乡镇。海东市紧扣三年行动方案目标及问题图斑整治任务,扎实开展矿山企业生态恢复治理和“问题图斑”整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海东市生态环境局的查巡车不分昼夜来回奔跑在各个点位上,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海东市对祁连山南麓38家矿山环评手续履行、矿区规范开采、扬尘措施落实和生态恢复治理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10家停产整治矿山、17家关停退出矿山、9家废弃矿山、2家交通水利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设置的临时砂场的整治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研判。在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印发了《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生态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2023年)》。
环境执法人员日夜兼程,辗转在矿区,督促矿山企业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按照“边开采、边恢复”要求,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还对乐都区、民和县、互助县停产整治矿山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对检查发现的裸露面未遮盖、湿法作业未落实、截排水沟建设不规范和道路抑尘措施不到位等环境问题,向矿山企业下达督办通知12份,立案查处3起。同时,组织问题企业赴矿山环境管理规范的工业企业进行观摩学习。
海东市生态环境部门选派人员常驻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指挥部,进行脱产办公,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开展矿山企业生态恢复治理现场督查。共核查矿山企业40余家次,及时搜集生态损害赔偿疑似线索,进一步核实存在问题的矿山和问题图斑,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问题图斑已全部按照整改要求,完成采坑回填覆土、采区刷坡植绿、渣堆清理平整等整改工作,并通过省、市、县三级验收,整改完成率100%,验收通过率100%。
乐都区对全区93个生态环境问题图斑按照“一矿一案、一企一册、一斑一策”的要求,逐一制定整治方案,形成整改台账清单,严格执行销号制。目前,266个疑似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室内核查、实地核查和系统填报录入已完成,核查出的10处无恢复治理责任主体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全面启动。
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正在酝酿着一片新的绿意。
五
河湟的底色,是绿色。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土是净的。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海东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
然而,新的征程又刚刚起步。
结合中央两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海东市委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全市非法采矿企业开展了“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矿山企业从2017年的201个缩减到目前的86个,进一步优化了资源开发布局,规范了砂石市场秩序。
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海东市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建设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创新活力、城乡统筹新海东,实现在兰西城市群中部崛起打好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河湟,一抹新绿将托起“十四五”的朝阳。
来源:海东日报
作者:夏连琪 刘红 徐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