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从高空俯瞰沙特阿拉伯国家的全貌,你就会看到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圆圈,这是阿拉伯人精心培育的麦田,“富得流油”的沙特阿拉伯为何将麦子种在圆圈内?
1938年之前沙特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岛上,以航海贸易和游牧为生,但就在这一年,当地人在土地下发现了石油。于是阿拉伯人便开始凭借出口石油成为大国,并且随着70年代石油的数次提价,沙特成功跻身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之一,有人玩笑称沙特阿拉伯“富得流油”。
然而与繁荣的石油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特极为落后的农业。沙特境内的地形基本都是沙漠和高原,耕地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0.2% 约为350万公顷,再加上气候上的干燥、降雨量的稀少,大大限制了沙特农业的发展。有人可能会问了,以沙特的财力为什么不直接从国外直接进口粮食,非要劳民伤财地去发展农业呢?
理论上确实可以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上看,一旦沙特买不到足够的国际粮食,那么整个国家将陷入一场严重的危机,所以沙特的王室必然会想方设法摆脱对国外粮食的依赖。可是发展农业的两个必备条件:足够土壤和充沛的水资源,沙特几乎可以说都不具备。
土地方面
因为山区面积有限并且不易建设,所以他们只能把眼光放在绿洲和谷地,而为了获取足够多的水用于灌溉。沙特采用了挖深井的方式,将地下水抽出来,然后通过喷灌设备,以围绕圆心的旋转方式灌溉农作物。因此沙特的农田基本都是直径为1公里的圆形。
然而随着圆形麦田的增多,地下水的开采量也在持续走高。从1980年到2000年这20年里,平均每年的开采量基本都在130亿立方米,这大大加重了土地的盐碱化程度,并且地面也开始严重下沉海水也开始倒流,沙特便想到了用淡化海水的方式来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只不过海水淡化的方式虽然十分可取,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持,即便石油大国沙特不差钱,海水淡化的核心技术却成了难题,于是沙特便花费重金从国外购买海水淡化的设备和技术。
海水淡化
1974年沙特成立了自己的海水淡化公司,在公司成立初期,遇到海水淡化的各种问题时,还是极度依赖其他国家。经过不断地研究学习,从1982年开始沙特就完全摆脱了对外的依赖,到了1997年沙特共计培养了274名高级工程师,彻底做到了自己问题自己解决。
2012年沙特创造了12.7亿立方米的年海水淡化总量,位列世界第一。不到50年时间,沙特就成了世界上海水淡化技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当然 虽然沙特国家的降水不多,为了将珍贵的雨水储存起来,沙特国家建造了大量的水渠和水库,这也成了灌溉农田的一种方式。
沙特农业发展神速
砸了这么钱 沙特的农业自然发展神速,20世纪70年代沙特的小麦产量仅为20多万吨,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小麦的产量就达到了450多万吨。不仅能满足本国的需求,甚至还有160万吨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到了1992年时 沙特出口的小麦达到410万吨,一跃成为小麦出口大国之一。
有了成功种植小麦的先例,沙特也开始尝试种植玉米、土豆等其他农作物,这大大加速了农业的多远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但是沙特通过这种方式种出来的农作物成本太高,并且土地盐碱化的加深使得农作物逐渐减产,最后导致许多农作物在国际上根本不具有优势。
所以2016年沙特便不再浪费过多的财力去种植大部分的农作物,继续走上以油换粮的老路。
海水稻
其实沙特想要重新种植小麦也不是不可能,1986年广东海洋大学研究员陈日胜在湛江海边发现了第一株野生海水稻,这种水稻不仅能在盐碱浓度为0.3%以上的土地上生长,并且单产可达300 kg/667 m2以上,不同于寻常水稻,这种水稻从种植到成熟只需5个月,而且不需要施肥杀虫,海水里的养分就足以帮助其成长至成熟。
假以时日,等海水稻的种植技术足够成熟沙特就可以引进,真正地摆脱粮食进口的被动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