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模最大的苗族村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距离国内最大的侗族村寨(贵州肇兴侗寨)只有二百多公里,巧合的是,这两个少数民族风情最浓郁的区域,都已有15~20年左右的旅游发展经验。但显然西江千户苗寨要比黎平肇兴侗寨更成功一些,无论是旅游开发,还是知名度,或者美誉度,前者都要更胜一筹。
(黔东南自驾游路线示意图)
我们从贵州省的黔东南州雷山县驾车出发,经过凯里市、丹寨县、榕江县,只花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到了黎平县的肇兴侗寨。其实,从贵阳或桂林方向来的游客搭乘动车只要一个小时上下就可以到从江,下车搭个小巴,十几分钟就能到肇兴侗寨。让我们意外的是,肇兴侗寨的规模真的非常大,看旅游区的介绍说有18万平方米,截止2012年的数据显示,肇兴侗寨的居民约有6000多人,目前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侗族村寨,有着“侗乡第一寨”的美誉。
游客的汽车只能停在侗寨外面的停车场。步行过了风雨桥,发现寨子的主街上都是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商店,其他古镇的差别不大,这多少让人有几分失落。忽然,在这些簇新的吊脚楼中出现一座“宝塔”建筑,虽有些朽败,但气势犹存,旁边是飘着绿色浮萍的池塘和花桥。这种宝塔建筑在侗族的寨子里被称为“鼓楼”。一座侗寨无论大小,“标配”都有一座鼓楼、戏台和花桥。
在肇兴侗寨里有五座鼓楼,也就是五个寨子。鼓楼取名分别为:仁、义、礼、智、信,我们刚看到的是“信团鼓楼”。虽然叫鼓楼,但里面却没有鼓,据说以前寨老发布公告都是靠击鼓召集乡邻。这里有个圆形的池子,节日里池子点燃篝火,男男女女就围着篝火唱歌跳舞。
肇兴侗寨在山脚下,被山上流下来的溪水环绕。越往村头走,地势越高,水势越盛,街也窄了。临河沿的吊脚楼外建有回廊,走累了,可以坐在长凳上歇脚。走了几个来回,总见有人在一个把角处的回廊上当街摆桌吃饭,挺热闹,过客都忍不住瞟上几眼,食客也不以为意。一问之下,才知道店家的店面小,在街面,临着水、吹着风吃饭倒也舒坦。零散的游客可以和店家一起入伙,一桌同食,只交个份儿钱就行,这在肇兴也算独一家。
老板娘四十开外,女儿唐玉蓉在贵阳读书,小姑娘活泼、健谈,乐于向客人介绍侗族文化,兴致所至,还会唱几句侗族的祝酒歌。多年前肇兴还未开发时,光顾此地的游客多是外国人,有时几家人拉着一个客人回家吃饭,现在已看不到这种情景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肇兴侗寨的居民不仅喜欢聚会聊天,而且无论是生产劳作,还是吃饭喝酒、或者看演出,都是露天进行,有些餐厅甚至把餐桌都摆到了街头。这似乎是当地特有的社交传统。
小唐问我有没有去看寨子里的侗歌表演。每天晚上八点,文化广场有一个小时的演出,盛装的侗族姑娘小伙儿表演的都是与本族生活相关的歌舞(貌似白天也有表演)。“那天我看了《珠郎娘美》,他们舞台效果做得真不错!”这是一部侗族版的梁祝。小唐继续说,“这种大戏赶上过年要在戏台上连演数日,有时还会邀请邻村的人来表演。”
现在,在广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村镇,“原生态”也越来越少见,但走得稍稍偏远一点,几公里之遥,游客的踪影就稀少起来,小黄、夏饶、荔波、银潭、八蒙水寨、摆贝……很多刚刚进行旅游开发或半开发的村寨。如果不是赶上民族节日,想要感受民族风情,最好在一个地方小住数日,和老乡同桌吃饭、喝酒,看他们下地劳作、染布,在山里随便走走,就会发现在商业化的镇子里还是有传统栖身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以至于我们在肇兴侗寨的两天中,也不知不觉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中。
我坐在廊檐下往河上游看,上面有肇兴最高的礼团鼓楼和花桥。这一段的河面宽,原木建的木桥跨度不够,中间垒了石阶,另一侧搭了厚木板。石阶上摆着几口大水缸,我本以为是腌菜用的(侗寨的特色美食牛瘪很有名),可里面却是软包装的塑料桶和烂叶子。原来它们是大染缸。小唐说,染布是当地的一大收入,周边村寨的女人只会织布,却不会染布,蓝布都要到这里买。
肇兴的妇女每天把靛蓝放在大缸里泡烂,用浸出的汁液染布,然后把布捞出来,淘洗、晾晒、蒸煮、捶打,捶打后的布上色均匀,并发出光泽,经过几个来回后,黑色的布变成闪亮的金棕红色,像涂过一层金属漆。当然,如此复杂工艺做出来的布只用于礼服。以前的肇兴,每天清晨听到的都是流水声、鸟鸣声和打布声,许多外国游客来看见都赞叹不已。小唐说。打布的工作很辛苦,以前女人们一捶就是一天。这些年打布变成了半机械化,有了捶布机,她们只需要挪动布的位置就行,但大部分人还是习惯自己捶打。
“你也在这里吃啊!”我一扭头,邻座原来是河对岸买绣片的苗族大妈,刚才问她一张工整的大型绣片的价格,竟然要七八百!大妈从凯里来,赶上旅游旺季,把收来的绣片拿到肇兴卖个好价钱。她近期都是借住在肇兴老乡家里,准备待上一个来月再回去。这几年贵州绣片的价格水涨船高,年轻姑娘们少有人绣了,连自己的嫁妆都是母亲给绣的或者直接买,现在“年轻的”绣工也得四十多岁了。曾经有一位法国做染织(设计布料图案)的姑娘来贵州“采风”,前后待了一个多月,除了和当地人学习各种工艺,还专门找到凯里的老绣求图样,并寄回法国请人加工。
聊多了,小唐告诉我她是学城市规划专业的,一次做关于村民对旅游开发态度的调研作业,她去了离肇兴不远的唐安侗寨,调查的结论并不意外:只有受益的寨民赞同旅游开发。调研中,有的老乡把意见写满了问卷,他们说满意、不满意的选择项怎能表达他们强烈的情绪?!其实,肇兴的旅游业从2006年才兴起,当地有关部门原想拆迁乡民,但却遭到了拒绝。
现在的肇兴每天都在建设中,有住了几代人的吊脚屋被改造成砖房,外来者带来了投资、新的文化,各种文艺范儿的精品客栈受到游客青睐。我看着仁团花桥上,侗寨的老大爷们悠哉地坐在长凳上发呆。“比起西江苗寨来,肇兴的旅游开发还是太慢了。”小唐一脸严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