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打造山水花园名城
JIEXIANG
街巷
城市的路名,隐藏着一座城市的气质。
作为千年文化古城,镇江早在西周初期,城内街巷已初显雏形。斗转星移,城市街巷规模逐渐扩大,盛时达400多条街巷。这些街巷在命名上又各具特色,与镇江的地理环境、历史古迹、人物典故、风土人情,以及政治经济等情况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扒一扒镇江那些路名背后的故事。
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古街最早形成于三国时代,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渡口历史存续1400年,形成了渡口文化、救生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西洋文化、商贾文化等主题鲜明、独具特色、多元聚合的津渡文化,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如今,这条长约1000米的古街上,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随处可见从六朝至清代的历史古迹。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
古街之中,宁静古朴的建筑林立、斑驳整齐的石板铺路、三三两两的行人,使你不时有种穿梭在古代与现代之感。但不同历史阶段留下的历史印记,却又衔接得恰如其分!那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那翘阁飞檐,那窗上的雕花,那斑驳的柜台,那杉木的十板门,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
五条街
五条街是古城现存的最老区片地名,始于宋,元代《至顺镇江志》将它列为街市之首。
美丽的白娘子传说也没有忘却五条街。明代冯梦龙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叙述许宣(许仙)初到镇江,白天在针子桥(紫金泉附近)保和堂药铺打工,晚上投宿“五条巷”王公楼。读到这里,镇江读者总是会心一笑:冯先生所言“五条巷”,不就是五条街嘛!
老镇江人习惯把市区分为城里城外,城外最热闹的是大西路,城里就是五条街。
五条街名为街,实则是一个街市,中山路南边的南门大街、梳儿巷,北边的第一楼街、中街,与中山路形成五街交会,交会点的方圆形成“五条街”这一域名。五条街里各条街像血管流向交会点,形成热闹的市集。
打索街
打索街,曾是镇江的药材街。赵雅芝版本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突然发现第十七集中这样一个情节:小青独自一人来到镇江繁华的集市,为镇江保安堂药铺寻找药材供货商。
当她看到一家较大的门面“徐记南北药材行” ,自言自语道:“想不到镇江府也有这么大的一家药材行,以后我采购药材就不用南北奔波了。”
镇江市档案馆的一份理监事清单显示,12名镇江国药业同业公会理监事中有5家的店铺在打索街。
它在民国时期曾经是镇江非常繁荣的一个地段。相对于大西路和中华路的商贸多样繁荣不一样的是,打索街集中了镇江大部分的药材行,几乎整条街开的都是药材行。
时过境迁,如今的打索巷只剩下一座陆小波故居,其它的部分都已经建起高层民居。打索街的名头也被中华路取代,这一条路都只叫这一个名字了。
爸爸巷
镇江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民族成分复杂,由此也从民族习惯中诞生了一些地名,比如“爸(Bă)爸巷”。“爸爸”系回族对长者的尊称,如《天方夜谭》里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这里的“阿里”是主人公的名字,“巴巴”是对这位主人公的尊称。
镇江是我国伊斯兰教传入较早的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唐宋年间就有来自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前来贸易经商,他们落脚在哪里,就在当地修建了清真寺。
元代蒙古人西征胜利,东归时除了带回大批俘虏士兵,还有许多归附的商人、工匠、军士、学者等一同来到中原大地,他们被元政府分散到全国各地,史称“回回遍天下”,这一时期,在镇江定居的穆斯林人口大增,《至顺镇江志》有详细记载。明清之际,回族在镇江已经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态势,穆斯林聚居区亦趋成熟。
历史上,镇江曾建有古润礼拜寺、山巷清真寺、苗家巷清真寺(毁于日寇)、牛皮坡清真寺(拆迁)和新河街回教堂(征收)等五座清真寺,在这些清真寺周边陆续形成了多个成片回族居住区,也有了许多因回族居住而命名的街巷。东交民巷承载了太多的沧桑历史,那些因历史因素形成的异域建筑别具特色,与京城内雄伟壮丽的宫殿及朴素无华的传统宅院形成鲜明对比。
镇江有三处以爸爸命名的巷子,位于大市口的两个命名为小爸爸巷、大爸爸巷。而大西路的一个巷子命名为爸爸巷。
梳儿巷
古老的镇江城内,曾经流淌一条美丽的河流,这就是关河。关河已消失,却留下了无数与它有关的街巷名,上河边、下河头这些巷名至今还保留,而上河街却在清朝改成了梳儿巷,为什么改成梳儿巷呢?因为这里曾设立机房,织机上有部件“梳栉”,故名。
现在看似普通的梳儿巷,在清代却是赫赫有名,因为这里有清朝创办的一家民间慈善机构:育婴堂,一座尼姑庵,一座大户人家豪宅,而在巷头,曾经耸立着一座牌坊,这座牌坊至今还保留着,这也是市区保留下来最为完整的一座牌坊。
可以想向当年梳儿巷的样子:依山(寿邱山)傍水(关河),一座牌坊立在巷头,房屋林立,大户人家的豪宅,育婴堂、尼故庵依此排列,长长的石板路伸向远处。
如果想去参观梳儿巷,可以从中山东路进寿邱街入梳儿巷,或从正东路进梦溪街入梳儿巷。
仓巷
仓巷在镇江城里大西路北, 南至大西路,北转东至钓鱼巷,大约有200米,现在仍然存有一段的地名。
仓巷是镇江城里的老地名,地方志上面有记载。仓巷顾名思义就是粮仓所在地。在元代这地名叫糯米仓巷,在形成地名前是一座专门储存“糯米”的专业仓库。作为地名出现的糯米仓库,在全国不多见,是一个珍贵的古地名。
古代的镇江因为临近长江和运河,一直是国家粮食的囤积点。2010年,在仓巷西北角一个叫粮米仓的地方,开发商在建“如意江南”楼盘的时候,发现13座古代遗留下来的大型粮仓,是镇江作为运河漕运枢纽的实证。2013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仓巷这个地方曾经存在过的粮仓,到明清时代它已不是国家的粮食仓库了,它是地方驻军的后勤基地,供给的对象是镇江的驻军。在仓巷的周边,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和当年驻军有关的地名如堰军巷、马棚巷、磨刀巷、将军巷、宋官营等。
仓巷69号,是民国初年的知名老中医张云鹏故居,宅院完好,林木扶疏,该故居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成为当年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除了以上这些
镇江还有许多街巷
也拥有十分有趣的名字
评论区大家不妨来分享一下吧!
参考文源: 李赞扬《寻常巷陌——镇江古街巷名掌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内容存在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拟稿:杨婷
编辑:熊敏
核稿:王佑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