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汕尾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年广东省“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暨“冬养汕尾”嘉年华在汕尾启动,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让群众在浓浓的年味中感受非遗魅力。
集结非遗精华,彰显地域色彩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汪一洋表示,“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近年培育的有一定影响力的非遗品牌活动。以“过大年”为主题,在临近春节期间举办非遗品牌系列活动,是坚持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的重要举措。
为了让非遗走入大众生活,提高非遗可见度、认知度,本次展演结合举办地特色开展非遗集市、直播购物等活动,呈现一场接地气、聚人气的岭南非遗盛会。在为期2天的非遗集市活动中,汕尾捷胜泥塑、佛山彩扎、阳江风筝、新会葵艺等80个适合集市摆摊、现场展销的食品类、公益类非遗项目集中在凤山妈祖文化广场展示,让市民感到既好看好玩又好吃。
本次展演活动还走上“云端”,甄选了2000余款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富有岭南地域特色的非遗产品,借力电商平台销售。带货主播通过手机镜头向网友介绍精湛的非遗技艺,讲述非遗背后的传承故事。据统计,近4个半小时的直播吸引了10.1万人次观看,售出106万单产品,销售额达1.6亿元。
1月7日晚,2022年广东省“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暨“冬养汕尾”嘉年华启动仪式在汕尾市马思聪艺术中心举行。来自广东省各地的13个非遗表演节目同台献演,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三大稀有剧种集体亮相,瑶族民歌《山的那一边》、汕尾渔歌《渔讯催我再起帆》等集结广府、潮汕、客家代表性的非遗节目精彩纷呈,呈现出广东省非遗浓厚绚丽的地域色彩。整场演出巧妙地将广东非遗与现代艺术相结合,集结南粤大地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和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彰显广东非遗缤纷绚丽的地域色彩、悠久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晚会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共吸引23万人次在线观看。
晚会还为11家省级非遗工作站授牌。近年来,广东省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非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坚定人民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彩非遗让人们爱上汕尾、走进汕尾
今年是广东省“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活动首次在广州以外的地级市举行,为汕尾市展示传统文化特色、文旅融合成效提供了平台。启动仪式上,汕尾市红海湾被收入“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牌匾。活动期间,汕尾市推介集中旅游资源,展示汕尾城市形象,让大家更加了解汕尾、认识汕尾,从而爱上汕尾、走进汕尾。
汕尾民俗风情多彩、历史文化悠远,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孕育出独特的海陆丰传统文化,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三大稀有剧种被喻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有9个国家级、29个省级、5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汕尾市加强非遗挖掘保护和活化利用,建立一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创作《马援伏波》《彭湃之母》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戏剧新剧目,开展一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初步构建了具有汕尾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汕尾市市长逯峰表示,汕尾是一个风光旖旎、四季如春的宝藏城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也是“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理想的康养圣地。近年来,汕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围绕“山海湖城”“红色圣地”“活力湾区”,全力打造“冬养汕尾”品牌,努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和中国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我们迎来了文旅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汕尾当下可为、未来可期。奔向海陆丰,我在汕尾等您。”逯峰说。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