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距司门口一箭之遥的武昌饭店紧隔壁。这武昌饭店可不简单,下回再表。司门口是我打小学画的地方,拿着小本就在这街头画呀画。
明清以降约八百年司门口都是武汉,准确地说是武昌(因为早先还没有武汉)最繁华热闹的中心地带。近现代以来江河日下,但不是因为自己发展不快,而是武汉别的地方发展太迅猛,这解放路司门口一带也就只能偏安一隅了。
武昌老城的城市格局,上朔至民国、清朝几乎未变。只可惜其中的老房子却基本拆得一干二净,包括至八十年代初还存有的几栋欧式西洋建筑、以及五十年代老大哥帮忙建的俄式,也算是西洋房子已难觅踪影。
七十年代还散落在司门口周边巷落白墙黛瓦的老民房更是难得看见。只留下户部巷、青石桥、斗级营、粮道街、胭脂路等老地名令人浮想联翩更是怅然若失。
司门口如今仍是武昌老城的中心。在蛇山北麓,南北向的解放路与东西向的民主路的十字路口,其西北角原先是明、清两代湖北布政使司衙门,即藩司衙门。衙门坐北朝南面对蛇山,门前两条大街:长街和胡林翼路交汇,故这一带就俗称司门口。
解放后这两条街一条改名解放路,一条改名民主路,武昌区委区政府搬进了原先的衙门。从司门口的解放路与民主路十字交汇处至武昌饭店,即解放路西侧现在是商店林立,原先可没有店。这是武昌区委一条约长两百米的宣传橱窗。记得这条长长宣传橱窗的武汉人应该都年过半百了。
记得当年我可以满地跑上街看大字报时还识字不多。好在这橱窗里面基本不贴大字报,而是一批一批的斗争漫画,真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从画大鼻子龅牙、秃头直至万恶的“四人帮”。
十年风风雨雨,在司门口的街上我爱上了画画,真可谓废寝忘食,身板矮踮着脚,对着橱窗画呀画。从此落下了一个坏毛病,就是所有的书本空白地都被我画得满满当当:各种小人、男女、车船枪炮。还特别喜欢画“坏人”。因此少不了被家长、老师“剋”。
当年读高尔基:我的大学。如醉如痴好生羡慕。其实我们的“大学”也在街头——司门口我绘画的启蒙之地,第一所“美校”。从胡涂乱抹地瞎画一气,到学着用粉画宣传色、油彩画风景、画马恩毛领袖像。晃荡了半生又回到原点,继续做“司门口”的梦。
笔名:老蒋不老。
中央某直属机关驻湖北副厅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