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周村地区,历史悠久,人文文化汇集,是旧时的一个重要商贾集散地,以天下第一村的名头而响彻祖国大地。虽然建制的时间相比较周边地方略晚一些(第一次解放后才置建制,先属渤海行署,后划归淄博特区),但是这里因为土地肥沃,处于孝妇河流域的平坦地带,所以自商周时期便有部落村庄在此繁衍生存。
而旧时劳苦百姓的生活,无非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生活的地方,多围绕河流湖泊而聚居。比如鲁中山区的广袤丘陵山地,如今的众多古老村落大多位于河谷平原方圆一二十里的范围之内。
这些古老村落的建筑样貌,又因为地理地质条件而有所不同。山里村落大多交通不便,所以就地取材,房屋多以石砖、石板跟夯土堆砌而成。位于平坦地区的村落,则多青石黛瓦的传统民居,建筑精美,多四合院样式。
比如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个位于古老官道旁的村落,便是典型的平坦河谷流域的建筑样貌。这个村落,便是淄川乃至章丘一带文风昌盛的代表地——苏李庄村。
苏李庄村,王姓家族文风昌盛
目前,苏李庄村的建制跟村名的相关历史记载均不可考,不过村中有一株六百余年的古槐,相传是建村时种下的。这株古槐,枝繁叶茂,是在明初的时候种下,目前树高二十余米,冠幅十六米有余,胸径近两米,被视为苏里村的守护神。
旧时的槐树,被誉为是高官的象征,《周礼·秋官司寇·士师》中有云: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这里说的便是以槐来代表官职(左右九棘,代表孤、卿、大夫、公侯、伯、子男的朝位,而前边的三棵槐树,则代表三公的朝位。三公,旧时代指地位仅次于皇帝的三个官职总称),这种影响直到清末才渐渐消失,如今代表更多的则是一种思乡之情。
苏李庄村的这株槐树,也恰好印证了上边的说法。旧时的苏李庄村,有一人叫做王教,于公元1571年中进士,最初任户部主事,后来五十五岁主考山西,在上书谏言之后惹恼了皇帝,罢黜回乡。回乡之后便办起了学宫,教人授课,孜孜不倦,四方的学子纷纷到他这里来求学授业,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后来的文渊阁大学士张至发、兵部尚书孙之獬、吏部尚书孙廷铨、监察御史赵振中、户部尚书毕自严兄弟以及刑部侍郎高珩、名士唐赍都曾在此求学。而王教的后世子孙中,也有进士三人、举人四人、贡生五人、监生七人、痒生二十六人,可谓是书香门第,毫无虚假。
街道旁的古建筑群,停车非常方便
初到苏李庄村,进村后发现古槐的位置有片空地,可以稍稍停下三两辆车,后来往东走了十来米左右,东西主干道的南边有大片的空地,非常的方便停车。这样宽旷的停车场,在众多的村落中并不多见,由此也可以见得苏李庄村对于旅行自驾的规划非常到位,也是十足的考虑到了诸多村落停车难的问题。
苏李庄村的古老建筑群,位于东西主干道的北侧位置,这里也是王氏宗祠的所在地。王氏宗祠的左侧是苏里村乡村记忆博物馆,右侧是明王教纪念馆,也是充分的利用了当地的人文优势,轰轰烈烈的走起了乡村旅游路线。目前的村落景观,总体感觉与北面的万家古村无异,都是在村中主干道旁边设立建筑景观,供人游览学习。
这片建筑群,大多都是典型的北方平原的建筑样貌,青墙黛瓦是主要的色调,虽然如今大多数的墙面都已经粉刷成白色色调,不过青色的砖瓦依旧非常明显。稍有些遗憾的是,宗祠的大门并未开放,而且除了宗祠之外也并没有发现其他的建筑遗留,只有村中的拿住古槐,孤零零地立在当中,供人凭吊。
这里,是狗哥嗅途,致力于旅行干货分享的狗哥。
Tips:
苏李庄村,位于309国道与509省道的交叉路口西北侧,交通非常方便,算得上是古老的官道附近。自驾停车的话,可以停在村中东西主干道的偏东位置,在古建筑群对面有非常大的空地可以停车,目测数百辆车也不在话下。
其他的村落景观,周边同样也有很多,比如万家村、西铺村、东矾硫村等,稍远处还有博平村、梭庄村、朱家裕等村落景观,都是各有各的特色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