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开出一成都”,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美誉,是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中国十大古都”,山环水绕浸润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韵味。无论是灿烂悠久的古蜀文明,还是文人墨客书写的诗篇歌赋;无论是意蕴深厚的古街古巷,还是时尚新潮的现代街区,都深深镌刻在成都文脉基因里。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蜀地文明始终像涓涓溪水,流经成都平原的过去与未来。
“东亚文化之都”是国际城市品牌,是当选城市和中日韩各国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今年8月,成都入选“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充分显示出,成都在文化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是成都迈向国际大城的重要契机,是重新梳理成都文旅脉络,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的新渠道。
如何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文化是内核。
早在4000多年前,广袤的成都平原上就已初露文明的曙光。岷江上游的古蜀人顺江而下,翻山越岭进入成都平原。“蚕丛及鱼凫”,开垦了蜀地文明生长的土壤。
距今约3000年前,灿烂的金沙文明开启了古蜀王朝在成都平原建都立国的先声,如今已成为揭示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根脉的耀眼明珠。
秦汉时“列备五都”,隋唐时“扬一益二”,历史上繁荣发展的“喧然名都会”留下一大批珍贵的文化遗存。
从李冰、文翁、司如相如、扬雄、诸葛亮、李白、杜甫、苏轼,再到巴金先生;从望帝啼鹃、五丁开山、驷马桥、支矶石再到如今的华西坝、宽窄巷子、太古里;从汉赋,到唐诗,再到花间词;从蜀锦、蜀绣到川剧,接续成为流淌在成都文脉里的血液,润泽天府。
巴蜀文明的辉煌得益于多元共生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基因。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带——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成都是古代中国内陆地区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成都“乐容天下”的城市性格,也在异域掀起一阵巴蜀之风。
从秦以后的2000多年间,各类移民、各色人才携带着各种先进思想文化技术,源源不断地进入成都。与此同时,带有蜀地印记的文化也传播到海外。《三国演义》里蜀国的精彩故事、旅居成都多年的唐代“诗圣”杜甫在日本、韩国为人熟知,日、韩两国僧侣也曾在这里留下求法修行的足迹。
在国际化的今天,成都正以更加开放和充满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成都2035总体规划的四大定位中,成都将打造一个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由西南内陆走向国际前沿。在蓉外国领事机构增至近20家,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城市增至103个,在24个国家设立25个“海外成都”工作站。“最萌外交大使”成都大熊猫多次出访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外民众喜爱,“熊猫之都”吸引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慕名前来。成都平原地域文化在与世界文化交流、荟萃中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成都持续不断地在和谐包容中相互滋养,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催生出“优雅时尚”的文化气质和美学意趣,自然与人文、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得以自然相融。
文化是成都生长的根脉,基于历史文化遗址生长出来的文化街区赋予千百年前的文化遗存时代表达;带有文化特质的“社区美空间”出现在市井巷陌,打造出全新的生活美学体验;源源不断进行的文化交流促使自身文化包罗万象、外来文化枝繁叶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过程将进一步推动成都城市文化功能发展和完善,在成都开启国际化生活的新时代。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