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下,泸山间,来自捷克共和国、波兰、巴基斯坦驻成都总领事馆的大使们与彝族演员们共唱一首《阿惹妞》,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传播着“戏剧发在凉山”的无数种可能。
这一幕发生在大凉山原生歌集《赶集》演出结束后。12月19日下午,由凉山文旅集团打造的大凉山原生歌集《赶集》在西昌谷剧场上演,一群来自大凉山的原生态彝族歌者,通过彝族高腔、毕摩的经诵和民间说唱等形式,串起一个古老民族灵魂的吟诵。
《赶集》讲述了大山深处人们的生活故事。他们都是古侯和曲涅的后裔,像一片片树叶,生长在属于自己的家谱树上,枝繁叶茂。他们的名字,紧紧地连在父亲的名字后面,像一把把镶银的佩刀,似一阵风吹过的松涛,汹涌而至。他们在四季里更迭着色彩和声音,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其故事让人耳目一新。
当天的谷剧场现场,蓝天之下,以地为席,观众们在草地上随意地错落而坐;以山为幕,演员们就在眼前表演,身边行走;以身为乐器,非遗歌者们演奏出风声、鸟叫声。伴随低沉的男声、婉转的女声、稚嫩的童声在观众耳边演唱,《赶集》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一场原生歌集,聆听大凉山这片土地发出的声音。
演出结束后,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赶集》,主创团队与观众们进行了近半个小时的剧谈。据制作人徐航介绍,在创作过程中,团队成员走遍17个县市,对凉山彝族各大方言区原生歌曲进行深度釆撷,精心筛选了近二十首鲜为人知的唱段和旋律作为素材来源,在不破坏原生音乐的质感本质和演绎方式外,启用人声对风物的模拟、特色农具器物的音乐化利用、特色民族器乐的独奏和合奏,赋予每段音乐细腻故事。旨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致力于将凉山彝族的声音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大凉山戏剧节发起人之一黄定山也在现场,他激动地表示:“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正是《赶集》诞生的土地。没有任何扩音,他们的肉声就拥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深度挖掘凉山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之外,《赶集》还将传统文化用现代的观念进行诠释,让观众感受到了民族音乐里的创新“国潮”魅力。“我们通过和声及现代编排手法,在对原有素材尽可能不做改变的前提下进行改编,既能保证原有音乐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同时也让民族音乐‘时尚’起来,让年轻人更能接受,让这些不为人知的音乐能为更多人聆听和感知。”导演邱瑞说。
据悉,在本届大凉山戏剧节期间,以国潮戏剧和非遗展演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表演格外引人关注。除了原汁原味的大凉山民间非遗视听盛宴《赶集》,还有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的最新力作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各类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剧目通过创新表现手法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
(图片由凉山文旅集团提供)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