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是一座年轻的城市,百年青岛恰是风华正茂,迷人的风景赋予青岛青春的底色,现代文化的滋养赋予青岛青春的品味,“电影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赋予青岛青春的气息,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厚植青春的土壤。
如今的青岛,在提供愈加完善的利好政策的前提下,更在提供不断升级的宜居水准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这座城市正敞开怀抱,广邀天下英才。
如今的青岛,有繁茂的树、白云、红瓦、晨曦、晚霁;有辽阔的海、飞鸟、梧桐、青松。待得久了,心与山海融在一起,自成一派的精神境界。
双层飞檐八角亭,回澜阁里看青岛
三面青山,四面洪波
胶州湾畔云追月,万点星辰尽流光
东移、北进、西跨
登高望远再踏浪,全面搞活这座城
青岛正青春,青岛在路上……
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岛也在国家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的最前沿,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家使命:
从2018年6月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到2019年4月的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次来到青岛,对青岛工作作出了“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重要指示要求。上合示范区建设、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经略海洋、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新时代赋予青岛的国之大事。
青岛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和根本遵循,就在于担当历史使命、不负时代重托,开创青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改革开放之初,青岛作为沿海城市,凭借出口导向的“大进大出”积累了一定发展优势;后来还在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潮中,靠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在新时代,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打造新动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青岛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制度创新,扩大有效制度供给,不断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目前,1100多项重点改革事项全面推进实施,改革正让青岛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青岛的改革,就是坚持凡是能用市场筛子的,一定要用筛子筛,摆一定不如筛科学高效。但如果不是石子而是鸡毛,那就不能用筛子筛,一筛就会乱飞失控,这属于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才要用“摆”的方式。
比如几乎所有地方政府都会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初创企业发展,帮助他们度过起始阶段的“钱荒”。但这笔钱怎么交到企业手中呢?
以前,相关扶持资金发放要按照一定标准,单个项目总有上限,一个项目最多上百万元,“撒芝麻盐”式的做法,对急需资金度过困难期的科技企业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而受限于单个项目的补贴额度,政府的科技扶持资金有时还花不完。
崂山区创新提出“股权投资”模式,拿出1亿元组建了崂山区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来直接投资科技企业。公司成立后,通过新运营方式相继投资了海信网络科技、特锐德等多家科技公司,助力他们不断发展壮大。随着科技企业的发展,“股权投资”模式也获得不菲收益,仅以海信网络科技为例,目前分红实现的收益为投资额的近3倍。
“拨改投”是让“死钱”变成了“活钱”,解决了传统扶持难以贴近市场需求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财政资金利用效益,并能更大限度实现政府产业思路。目前,崂山区以直接股权投资方式为7家企业投资3.37亿元;建立的29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先后投资34家企业、32.5亿元,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来推进改革,是青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原则。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活力,青岛市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青岛特色的改革举措:
在全国率先设立企业家日,召开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保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发布《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重点,推出46条创新突破政策,曝光一批典型问题和典型案例,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发布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345项,出台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扩大市场轻微违法“免罚清单”覆盖范围,组建惠企法律服务团队, 等等。
正是由于坚持了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青岛在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居第11位,较上年提升8位,18个指标中有15个指标进入全国前2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