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纪念馆,笔者去过三次。最早一次,是在学生时代,当时住在黄河路的亲戚家,带着亲戚家的小孩,从南京路那儿,穿过人民公园,走了没多远,就到了。不过当时正在维修,没有进去,只在外面看了一下。
第二次是自己特地去的,参观了纪念馆的整个结构。
第三次,是单位组织去的,当时人挺多的,也更为系统地再次回顾了这一段红色历史。
徜徉在一大纪念馆中,犹如行走在一部红色历史中,仿佛与文字记载与影像记录的峥嵘岁月隔得很近很近。
而我们影视作品里对红色历史的还原,也以更灵动与生动的方式,鲜活了历史,再现了往昔。
下面,我们浏览一下影视作品中对“一大会址”场景的艺术化复原与呈现,我们注意一下,不同的影视剧,对当年的历史事实,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从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编创人员,对历史有着不同的还原方式与想象路径。
一、1991年的电影《开天辟地》。
这是第一部建党题材影视剧,具有开创意义。剧中完全将陈独秀作为正面人物来描写,可以说是开创了同一题材影视剧的先河。
片中的“一大会址”,也就是李汉俊的家,是搭置的布景。
剧组人员当时在上影厂5号摄影棚里,按照真实情境下的“一大会址”,搭建了客厅布景,我们可以看一下,与真实场景的近似度还是相当高的。
尤其是注意一下,在客厅的墙壁上,电影并没有作更多的布置,非常的简洁,几乎看不到有什么额外之物。
而真实的目前对外开放的一大会址,我们可以看到,墙上也没有过多的装饰,我们下面会看到,后来影视作品里对一大会址场景的美工设计,有着越来越多的华丽的布置。回到原初的起点,看看电影版的《开天辟地》,我们会感到这样的清清爽爽的场景设计,更能够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感。
虽然整个房子是搭建的,但是屋子里的道具,却是货真价实的。
片中的桌椅、板凳、茶壶,都是向“一大”会址纪念馆借来的,毕竟电影是由上影厂拍摄的,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在八、九十年代,拍摄电影向来有实景拍摄的传统,这也使得《开天辟地》在道具设置上有着它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而这种逼真性,在日后的影视作品里日益消失了,我们可以注意一下,日后同一场地的影视拍摄,日益追求装饰的华彩与煊丽,其实并不符合客厅追求简洁的传统习惯。
在《开天辟地》中,我们注意一下,一个身份不名的包打听闯进了会议室,是从后门进入的。
据叶永烈的《红色的起点》一书记载,这个陌生的外来者,是从虚掩的后门,穿过餐厅,窥视客厅的。
因此,《开天辟地》中的这种影像呈现,符合历史事实,而后来有一些影视片,描写密探敲门,是从前门敲门闯进来的,便显然违悖了事实。
总体来说,今天看来,《开天辟地》里表现的陈设最为简单的一大会址,却是接近真实的实际情况的。我们注意一下,在客厅的北墙上,有一只显示时间的大钟,这是电影里额外添加的而实际场景是没有的一个壁挂物。
在当时电影公映之后,很多观众来到一大现场之后,还奇怪为什么墙上没有显示时间的大钟的存在,可见,《开天辟地》里在墙上挂着的这个大钟,还是很引人注目的,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2001年,电视剧《日出东方》。
全剧共20集,导演为珠影厂的王进,曾经导演过《中国命运的决战》。
剧本编剧仍是电影版《开天辟地》的编剧黄亚洲,两剧虽然长度不一样,但因为出自同一编剧之手,两剧有相似的台词。
比如剧中李达对记录会议的毛泽东说:“记录重要的历史,还得仗你这一手漂亮的字。”
毛泽东回应道:“历史啊,历来比文字更漂亮。”
这一段妙语,在电影版《开天辟地》里也出现过。
剧中,马林等外来人坐在南首,面向北,这样的坐法,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在中国人的习惯中,“面朝大门为尊”。电影版《开天辟地》中,马林等人坐北朝南,这样的位置是符合中国人的习惯的。
相对于电影版《开天辟地》里空无一物的墙壁,本剧中,墙上挂起了古色古香的条幅,衬托出儒雅的气息。
而密探在本剧中是直接推门而入的,也是从北边的小门窥见了客厅里的情况,这个不请自到、破门而入的密探,还是符合历史记载的。
三、2011年,电视剧《开天辟地》。
该剧与黄亚洲编剧的电影版毫无关系,总编剧是邵钧林,曾是多部主旋律电视剧的编剧。
本剧编剧很有特点,富有思辨性,常常在一些出人意料的生活场景中,设置出哲学思辨意味的交锋来。
比如,全剧一开始,陈独秀与儿子陈延年坐火车,陈独秀与儿子一语不合,引来对面的一位老者的感叹。陈独秀旁若无人,自顾自地拿起桌子上的瓜子,而对面的那个老者也分享着桌上的瓜子。陈独秀后来指责这位老者吃他的瓜子,这时老者才说,是你吃了我的瓜子。剧情发生了一个全盘逆转,陈独秀问了延年,才发现,他买的瓜子还在座位下的袋子里安然无恙。
这个细节,在短短的时间段里,给人以出人意料之感,同时,也折射出陈独秀不拘小节、咄咄逼人的个性特点。而这样的细节,在剧中比比皆是。
本剧中再现的一大会址现场,也比较朴素简单,正面的北墙上,挂着两条山水画轴,而左侧还陈列着一些花瓶之类的摆设。
马林一行进来的时候,被让至首席的位置,即面朝南的座位上,这还是颇符合中国人的待客规矩的。
而有意思的是,本剧中密探是直接从南门敲开门,然后推开带玻璃的中隔门,闯到客厅来,此样的表现手法,并不符合历史记载。
值得注意的是,桌子上还铺上了白色的桌布,与实际陈设也有距离。
四、2011年,电视剧《中国1921》。
本剧的最大特点,是交待了建党之前的中国政治背景,对段琪瑞操纵的北洋政府的来龙去脉交待甚详。
而《觉醒年代》则有意避开了《中国1921》里的非常成功的背景设置,而把重点放在了傀儡总统徐世昌的描写上,可以看出,《觉醒年代》是有意在《中国1921》的成功叙事体系上,另辟蹊径,找到了独特的表现空间,从而给人以惊艳之感。
本剧中对一大会址的设置,是在客厅的墙壁上,挂上了书法条幅,并在空白处,挂上照片与写意画,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接近真实的现实陈设的。
但注意一下,桌上的茶杯带着盖子,并不是实际会址上的迷你型小茶杯。
马林坐在上首位置,也颇符合开会的礼仪。
而本剧中的密探程子卿也是直接从南门敲门而入的,透过中隔门的玻璃,看到了客厅里的情况。
五、2011年,电影《建党伟业》。
电影对一大会址客厅里的陈设,比较豪华。我们可以看到,在客厅的北墙边,放着博古架,可以看到里面陈列着一些古书,上面还放着一些古董,整个客厅里装饰得非常拥挤而饱满。
对于一个用着吃饭的客厅来说,这样的装饰,显然有一点过度复杂化了。
整个客厅里,摆设的装饰物可以说是满满当当,本来就很狭小的空间,几乎难以有转身的余地。
而剧中的密探也是从后门进来的,这一点上,倒是颇符合历史记载。
六、2021年,电影《1921》。
对一大会址客厅的设置也是比较繁复的,我们可以看到,在下面的木板墙上,左边有一个书架,里面放满了豪华书。墙中间挂着一个小型的壁钟。
左右墙上,挂着一些木刻装饰,看上去古色古香。
剧中的密探,从后门敲门而入,直扑客厅,然后看到了客厅里开会的所有人员,注意一下,南面的隔门全部敞开,一览无余,可以看到正面的大门。
在召开如此秘密会议的情况下,前面的隔门不关起来,放下窗帘,显然说不过去,这也是所有的同一题材影视作品中,唯一开着隔门开会的一部影视片。
七、2021年,电视剧《大浪淘沙》
本剧以一大出席的代表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旁顾其他人物,寻觅到了电视剧的的独特性的发掘视点。
总体来说,电视剧比较平实,如实交待历史事实。
这个剧中的一大会址的客厅布置,可以说是最漂亮的。
正面的墙上挂着各种形状的装饰品,而墙上最标新立异之处,是挂了一幅风景油画,给客厅基调带来了一股时尚味。
剧中的密探,是从后门进入的,完全忠实于历史。
八、2021年,电视剧《光荣与梦想》。
一大会址的正面墙上,挂着四件花鸟条幅,两边挂着油画,可谓是中西合壁。
只是两边放着太师椅显得有一点太过夸张,事实上,我们在会址现场看到的只是比较简单的家用木椅而已。
剧中密探,也是从后门进入,符合历史史实。
九、2021年,电影《红船》。
片中的客厅场面比较简单,墙上安置了一座壁钟,挂了两幅黑白图片,看起来,还是具有一种历史感。
从影视作品中对一大会址的场景还原来看,随着电影技术的日益进步,置景能力的增强,中国影视作品力图给予历史场景,以更多的可视性与可看性,但实际上,这样的追求视觉效果的努力,并不一定符合历史的真实。
因此,站在技术的高度上,过度地丰润历史场景,其实并不可取,影视作品还是应该还原历史的真实风貌。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建党题材的首创之作电影版《开天辟地》的布置恰到好处,以最真实的接近原型的努力,给我们一幅朴实中透着质感的影像图景。
从我们对同一题材影视片的回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虽然场景是相同的,但是影视工作人员,都倾注了自己的审美意向与构思思辨,从而使得同一场面以不同的样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几乎没有雷同。
在比较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国旧有的活动场所的一些基本设置,当这一切与一个伟大的事件相合拍的时候,这些平凡的风景与陈设,便有了深邃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与历史进程一起,值得我们一次次回味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