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古镇坐落在浙江省东部的宁波城外,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慈”是这座古镇的标签。
冬日的清晨,慈城在微凉的薄雾中醒来,街巷里的集市,满足了古镇人家的日常生活,孔庙前的甬道,往来穿梭着忙碌的身影,湖边的空地上,早起的人们感受着天地之和。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吞并吴国之后,为彰显霸主地位,在三山环抱、碧水萦绕之处建起一座城池,数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繁衍生息,安享着岁月的宁静与祥和。
四明苍苍,姚水泱泱,慈城古镇就坐落在浙东沿海这片灵山秀水间。在这座“慈”命名的古镇当中,每一处山水,每一条街巷,都深深烙印上了慈孝文化的印记。一个个母慈子孝的温情故事,在古镇当中世代流传。
慈城镇的中心广场上,有一座名为《董黯挑水》的雕塑,相传,“慈城”这个名字就来源于此。董黯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黄氏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有一次,黄氏生了一场大病,重病中的母亲想喝故乡大隐溪的水。
当时,董黯的家距离大隐溪有30多里的路程,为了孝顺母亲,董黯每天往返60里来回挑水给母亲喝,后来,他干脆把家搬到了大隐溪边居住。在儿子的精心照料下,黄氏的病得以康复,他们又举家迁回了小镇。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没过多久,董家附近的浮碧山下,突然冒出了一股泉水。他把这个泉水拿去给他母亲吃,他母亲觉得和她的老家的水是一样的,后来老百姓觉得,你这个孝行感动了上苍,上苍把泉水给了你,所以大家一道帮他挖了这口井。
乡邻们都称赞是董黯的孝行感动了天地,董黯却说“是吾母之慈所感也”,于是,人们把这条由清泉流淌而成的溪水,取名为“慈溪”。在慈溪之畔成长起来的一代代古镇人,也把慈风孝行作为传家之本。
公元738年,当地设县,新任的县令房琯,听到人们都在传颂董黯的事迹,于是就以“慈”为新县命名。南宋时期,心学大师杨简,为弘扬慈孝之风,又把城北的阐湖改名为“慈湖”,遵循杨简的命名思路,以后,这里的许多地名都与慈孝有关:慈城、慈水、孝城、孝乡。目的就是为了使慈孝之意深入人心。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如今的慈城已经褪去了往日的喧嚣与繁华,成为了宁波城外一个宁静的小镇。然而,因慈而名的千年慈城,却从未改变它的名号。慈孝文化也浸润到了每一个古镇人家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