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冬日的龙马潭区胡市镇黄桷村,嫩黄的菊花、桃红的指甲花、粉红的月季花竞相媲美。
村子里,“灰瓦、白墙、水泥坝”西南民居错落有致,“稻溪、花海、网红路”乡村风光美不胜收,处处呈现勃勃生机,散发出浓浓乡愁乡韵。
2021年,胡市镇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为导向,全域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
荒地变园地 就地取材造风景
“这个小景,我主要想营造‘小桥流水人家’之美!”在村庄一农户家门口的斜坡上,黄桷村纪检委员、监委会主任曾春霞正和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李顺利等人交流着村子小景观的设计理念,对村子提档升级打造作整体策划。
把村民不用的石磨打造成风景,在石磨上搭小桥,溪水从石磨盘中往下流入旁边的土陶罐,再在陶罐中种上荷花、莲子等水生植物……一幅小景观就在原来的荒坡上应运而生。
黄桷村通过村民自筹一点、乡贤出资一点、政府统筹一点,解决资金等问题,带动全村群众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推进村容村貌改善。
就地取材造风景,把村民的房前屋后、小路边、荒坡上栽种上花草树木,打造微景观;硬化进村公路,将废旧轮胎染色配以各类花草,装点路边风景,打造彩虹路。
推进高标准农田打造,实施稻鱼稻虾共养、种植订单有机蔬菜,打造微田园;推进风貌塑造,引导村民开展房前屋后卫生大整治,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系列举措整体实施推进,让昔日垃圾满地、灰尘满天、猪牛随处见的黄桷村一跃成为了城里人赏景游玩、采摘体验的网红打卡地。
村容大改善 提振村民精气神
“村子变美了,环境变好了,生活质量提升了,空了我都爱出来走一走。”早饭后,66岁的赵昌莲大妈都要到网红公路上打卡,走上几里路,边赏风景边锻炼身体,日子过得舒心又惬意!
在黄桷村,与外部环境打造同步实施的,还有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等工作。改厨改厕、垃圾分类、选树典型,黄桷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步提升。
“家园变漂亮了,大家参与建设美的动力更强了!”黄桷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曾建波说,环境变美后,巩固成果也很重要。
通过党员领动、志愿带动、村民互动等方式推进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开展,效果明显。
村民们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捐赠家中废旧瓦罐、义务修剪花草,乡贤联系企业捐赠废旧轮胎……全村一派欣欣向荣!
产业大发展 强村富民动力足
“今年大丰收,生活更有盼头啦!”立冬时节,黄桷村10多亩的金丝皇菊迎来采摘期。在久之瑞家庭农场菊花基地内,农场主曾永久夫妇边忙着接待前来采花的游客,边指导工人采花、烤花。
从渔民变身花农,从1亩到14亩,曾永久夫妇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身份的转变和菊花种植的跨越式发展。今年的400余斤干菊花,为这个家庭带来了10多万元的收入。
除了种好自家的花,曾永久夫妇还免费为村民提供花苗,带领大家一起种花致富,带动产业连片发展。金丝皇菊的种植,不仅扮靓了村庄,还为村民铺筑了致富奔康的奋进路。
“黄桷村的蝶变,是我们全域推进宜居环境打造、带动产业发展的有效尝试!”胡市镇党委委员、组宣统委员袁亚飞介绍说,黄桷村的产业发展正在统一规划中不断做大做强,为其他村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稻鱼共养、稻蟹共养,让稻田种养殖价值翻番;三红蜜柚、泸桂圆、枇杷、柑橘、有机蔬菜等果蔬四季飘香;糯红高粱基地打造,拓宽增收致富路。黄桷村的产业正全面盛放新花、结出硕果。2021年,仅三红蜜柚和螃蟹养殖两项产业就获得10多万元收入。
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正在黄桷村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