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地理】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为何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会被消灭?附八大特色沙漠植物

旅游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2022-01-04 00:00

原标题:【玩转地理】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为何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会被消灭?附八大特色沙漠植物

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为何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会被消灭?

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在过去这里几乎没有树木可以生存,但现在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地生态环境,甚至在太空中,都能够看到这里变绿了。

那么问题来了,毛乌素沙漠是如何被消灭的,既然能够在沙漠中植树造林,那为什么不将塔克拉玛干沙漠改造成绿洲呢?

其实,毛乌素沙漠并不是沙漠,而是沙地,沙地的形成原因和沙漠不同,除了因为当地降雨量较少之外,还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在千年之前,毛乌素沙漠还是水草丰美的牧区,但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长期过度放牧,再加上不合理开发和战乱,导致了这里土壤沙漠化,以至于形成沙地。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时,我国提出了治理沙地,毛乌素沙漠就是其中之一,并且还提出了“五荒到户、谁造谁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的政策,鼓励当地人们改造沙地,种树造林。

只不过在最开始时,人们治沙经验有限,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仅凭着人力和蛮力栽种树木,树木的成活率非常低,10棵树也活不了1棵,基本上是种多少,倒下多少。

后来,在当地人们的摸索下,以及专业人士的指导之下,人们开始利用草方格固沙。草方格就是用铁锹把干草扎进到沙子之中,形成一个个1立方米的正方形网格。这样就可以固定沙丘,即使刮大风,方格内的沙子也很少会被吹走,可以牢牢地将移动的沙丘固定在当地。

草方格还可以收集降雨,减少当地的蒸发量。再加上草方格可以提供有机质,一些草本植物可以在此生长,每3个方格可以种一棵树。

选择的树种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在沙漠中种树,一定要选择耐旱、耐旱等树种,除此之外还要 丰富当地的树木品种,因为单一林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唯有人工营造出阔草灌混交林,才能保留水分,涵养水源,消灭沙漠。

就这样,当地人的努力,再加上专业技术的指导,才最终使得这里重现绿色,现如今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了32.89%和80%,当地人们的经济收益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毛乌素沙漠就要彻底从我国版图上消失了。

其实,除了毛乌素沙漠之外,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生态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用不了多久这里就能重新变成水草丰美的世外桃源。

既然在毛乌素沙漠中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的策略是可行的,那为什么我国没有将塔克拉玛干沙漠改造成绿洲呢?

其实,在塔克拉玛干种树非但无法消灭沙漠,反而有可能导致当地更加干旱。

这是因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原因,并不是人为因素,而是自然因素。塔克拉玛干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周围有许多高大的山脉阻隔了来自海洋的水汽,使得能够到达这里的云雾非常稀少,因此这里的降雨量非常少。

另一方面,当地的蒸发量特别高,久而久之当地就形成了沙漠景观。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水分非常稀少,大多深藏于地底10-20米深的地方,尽管有些耐旱植物能够将根系扎入到地底吸收水分,但要知道的是植物具有蒸腾作用,长期的蒸腾再加上当地降水稀少,就会导致当地地下水越来越少,加剧当地的干旱。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坚决不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种树。

尽管我们不能将塔克拉玛干沙漠改造成绿洲,但我们也会合理利用当地资源。

比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储存了很多石油,为了将石油运输出去,也为了解决沙漠两端的交通问题,我国在沙漠之中开辟了多条公路。

然而要知道的是,在沙漠之中,经常容易出现沙尘暴的天气,为了保证沙漠公路不被淹没,当地会在沙漠公路两侧种植绿化带,拦截风沙,保证沙漠公路的安全。这样既做到了合理利用沙漠,又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除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外,我国还在其他沙漠的边缘地带种植了防风带,这样就可以将沙漠中的风沙锁死在沙漠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北方的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少,甚至做到了全年无沙,最近一次的沙尘暴还是因为蒙古境内的风沙,刮到了我国境内,而不是起源于我国的沙尘暴。

我国有1200多种沙漠植物,这些沙漠植物各有特色,它们用盎然生机为荒凉的土地增添了靓丽的风景。

最美丽的沙漠使者:沙拐枣

很多人以为沙拐枣是一种枣树,其实它是一种固沙造林先锋树种。成片的沙拐枣姹紫嫣红地盛开着,如红色水泡状的是泡果沙拐枣,边缘有锯齿状花纹的叫红果沙拐枣……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吐鲁番植物园副主任段士民介绍说,5月是沙拐枣开花的季节,一般来说荒漠植物花期比较短,平均半个月左右就会凋谢,而沙拐枣能开花一个月,加上它超强的抗旱能力,被称为沙漠中最美丽的使者。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分布与特点:中国西北各省区荒漠地带都有分布,种类较多,有20余种,其中多数为小灌木,高50厘米至150厘米。

沙漠“樱桃”:白刺

白刺有大白刺和小白刺之分,大白刺的果实有花生米大小,酸甜可口。白刺枝条一般高20厘米至50厘米,7月果实成熟,远远看上去如樱桃,故有“沙漠樱桃”之称。

白刺根系非常发达,有主根深入地下,又有细长的侧根横向延伸,一旦扎下根就会繁殖开来。它的种子还常常跟随食用它的动物或者鸟四处安家。它种子表面有一层骨质的内果皮保护,形成坚硬的果核,种子不会轻易腐烂,在严酷的荒漠环境中成为了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沙漠果实。

分布与特点:白刺又名酸胖,分布于陕西、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常匍匐地面生长,耐旱、喜盐碱、抗风。

沙漠中最香的树:沙枣

沙枣别名七里香、十里香,因沙枣花特别香,有“沙漠桂树”之称。

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潘伯荣介绍,沙枣果实成熟后是黄色的,味酸甜,微绵。沙枣是南疆地区种植较多的荒漠植物,叶和果是羊的优质饲料。

分布与特点: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5米-10米,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常生于沙漠地区。可作水土保持、防沙造林的先锋树种;果实食用或酿酒、熬糖。

出油量最大的沙漠植物:刺山柑

刺山柑在年降水量不到50mm的极端干旱荒漠中仅依赖于自然降水,就能繁茂生长,在植物界属于“顶级耐旱高手”。

潘伯荣说:“刺山柑的果实就像微型西瓜,黑籽红瓤,微甜。因老鼠喜欢吃,加上瓜的形状像老鼠,又名老鼠瓜。”

据介绍,刺山柑是一种优良的野生油料植物,其种子油脂量高达27.3-37.6%。据测定,刺山柑的种子富含油脂,4公斤种子可榨油1公斤,与油菜籽的出油率接近,可开发食用油。多年生刺山柑一株植物平均产种子1公斤以上,按照1亩地种植56株计算,可产种子56公斤、14公斤油。

“据测量,它的亚油酸含量很高,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潘伯荣说。

分布与特点:刺山柑别名野西瓜、老鼠瓜,蔓生灌木,长1-2米,分布在新疆、西藏,多生长在荒漠和半荒漠地。

最值钱的沙漠植物:肉苁蓉

《本草纲目》记载肉苁蓉这个奇怪名字的来历称: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意思是它温而不热、暖而不燥,不容易补过头。肉苁蓉药食两用,有“沙漠人参”之称。

肉苁蓉是一种寄生植物,多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根部。虽然寄生,它长得却很“高大”,高的有1.6米左右,矮的也有40厘米左右,其中大部分根茎都在地下。

分布与特点:属濒危种,主产于新疆、内蒙古阿拉善盟,甘肃、宁夏也有分布。

沙漠卫士:梭梭

我国梭梭有两种:一种叫白梭梭,一般生长在沙丘上;另一种就叫梭梭,分布范围则十分广泛,沙丘、沙地、戈壁、盐碱地等都有生长。

梭梭树冠发达,根丛强大,防风固沙能力高。它的浅层沙层水分条件较好,伴生植物较多,它们与沙子形成了沙结皮,防止地面起沙。因梭梭的存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奠定了梭梭“沙漠卫士”的至高地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潘伯荣介绍说,梭梭是沙漠地区居民薪柴的主要来源,被称为梭梭柴,还能当作牲畜饲料。

分布与特点:抗旱、抗寒、耐盐碱性。

沙漠之花:红柳

红柳叶细如丝缕,生命力顽强,它的根很长,可以吸到深层地下水。一般夏秋两季开花,有时一年开花3次,又叫三春柳。

分布与特点:乔木或灌木,高3米至6米;分布于西北、东北、华北。生在盐土、砂土、粘土荒漠。固沙造林植物;枝条编制箩筐;嫩枝含单宁,可提取鞣料;枝叶入药,能解热透疹,祛风去湿。

沙漠植物之王:胡杨

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沙漠植物通常都很矮小,惟有胡杨高大挺拔,具有王者风范。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是中国胡杨的主要分布区,塔里木盆地胡杨林因此成为世界上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的胡杨林。

潘伯荣介绍,胡杨树的寿命为100年至300年,最长约500年。它之所以有千年寿命的传说,大概是因为胡杨树地下根系发达,可以形成一大丛相生相继的大家族,使得大家以为看到的都是同一株树,故有长寿树之称。

胡杨的根系强大,主根能深入地下6米之多,侧根更密织如网,长的可达几十米。即使死后,它的根系仍紧紧抓住沙土而屹立着,便有了“千年不倒”的美誉。

分布与特点:耐旱耐涝,生命顽强,生长在极旱荒漠区,是自然界稀有的树种之一。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