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讲述老家沛县村庄故事。
沛县胡寨镇有三个村庄:东王岭、西王岭、前王岭三村,这三个村呈三角形布局。
巧合的是,如果把三个村看作一个整体,那么,三个王岭与镇、县驻地也是呈三角形:位置在县城东7.8公里处,在镇驻地北7.5公里处。
一条王岭河,把东西王岭隔开,西王岭和前王岭接壤。
对沛县村庄命名的特点稍有常识的朋友,初次听到这三个村的名字,就可以判断出一点:这三个村都与“王岭”有关联,肯定是从一个村庄扩展裂变来的。那么,“王”是怎么来的,“岭”又如何说起呢?
话说,公元1503年,明弘治16年,这一带屡受黄水侵袭,由金沟通往昭阳湖的一段古老湖堤,数经黄水,形成一条高约八九米的土堌,高耸巍峨。
明末清初的几百年里,黄水裹挟着黄土高原上的泥沙,在这里一次又一次地冲击、沉淀,土岭更加高耸宽阔,它的高度为海拔一度有37.25米。
土丘虽然没有山体的险峻峭魃,对于生活在沼泽地区的人们来说,无异于一道灿烂的风景,他们没见过山,因此亲切地把这一段土丘称为“岭”。
湖边居民们下湖挖藕、采莲、打柴、捕鱼,就在此岭歇脚。
清咸丰年间,有夏镇王庄之王姓居民,迁居于此,在土岭上耕种捕鱼,逐渐形成村庄,以姓命名,遂称“王岭”。
后来,的几百年里,这里告别了战乱和动荡,村民安居乐业,人口越聚越多,为区别好认,故有东王岭、西王岭之称。
同时又有山东客民迁于东、西王岭之村前侧,故起村名为“前王岭”。
东王岭南顺一支渠有沙石公路,可直达沿湖公路,村庄呈长方形,民居为排,屋为砖瓦结构。
西王岭有通一支渠的沙石公路,可达沿湖公路,村庄有新老宅之分。
前王岭村南有沙石公路可直通沿湖公路,村东北有桥和西王岭村相通。村庄呈长方形。
三村村民均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