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就是一段历史,它们曾经在岁月长河里沉淀,历经千百年风霜雨打,能够留存到现在的多半是斑驳的遗迹。在湖北武汉城区生活,发现在城市的黄陂区盘龙城里就有一座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它里面发掘有大量的距今3500多年的文物古迹,还完整出土过一座气势恢宏的砖墙宫殿轮廓。随拍这座遗址公园,看到近日的湖泊滩涂与曾经的古迹遗址参杂在一起,让人心生无限向往,感叹时光的悠长。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地址位于黄陂区盘龙城经开区里,从城市的三环线出发,在盘龙城立交出口下到宏图路上,之后一直往北,过府河和盘龙城大桥,盘龙大道南段的第一站就是遗址公园的范围了。由于遗址公园近在盘龙湖周边,为最大限度保护,实际上相关部门早就将整个湖区列为保护片区,这也使得初次到附近的人觉得很诧异。周边小区高楼林立,蓦然多了一块“荒草丛生”的地方,再走进一条自然开拓的马路口子,里面的景致焕然一新,有种文化底蕴沉淀的厚重感。
根据遗址公园内的布局和分区,走到导航牌前,在步行至位于湖边的现场挖掘还原区域,户外的景致基本上尽收眼底。远处看到的是城市天际线,座座在建的工地架设着塔吊,缓缓移动;稍微近处的是盘龙湖的一个角落,水光潋滟、草色枯黄,还有一大片围着绿色栅栏的区域;最后是近在眼前的草坪,非人工种植,看着是自然丛生,地势上也不平坦,一块块凹凸,一块块又相互堆积,形成不规则的地表。草坪上有行道树,种植的区域也不规律,稀疏分散,也不知道是否有什么寓意。场地宽广,游人很少,光线柔和,这样的户外公园,用来纯粹的漫步也未尝不可。
走近遗址公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块“粗糙”的干涸水沟。之所以说粗糙,是因为水沟里全是碎石和鹅卵石,铺设的凌乱密集,看着像是人工之作,又似乎是自然雨水冲刷而成,最主要的是,水沟的四边还有大块石头镶边,由此看出肯定是人工的杰作。看导引牌提示,这个水沟的专业名字是“壕沟”,长度有近200米,深宽等参数也很庞大,规模不小,是作为当时城郭周边的排水设施。不过,初看这个规模,觉得更像是护城河,现在一般的河流也不过如此,何况几千年前,只能说明那时候的城郭规模更大。
继续向前走,顺着草坪和小路,看到一座“土堆”,呈规则的立体几何形状。土堆上有步梯向下,这边类似一个垛口的高度,到另一边绵延下沉,又与岸堤滩涂融为一体,看不明朗,正疑惑间,再向前张望,顺着滩涂转向,地标的高度似乎有所隆起,跨过几个区间的小矮坡,地势又突兀升起来,蓦然多了几个新的垛口。垛口与垛口之间没有明显的建筑痕迹,但垛口周边,地形分布又似乎有规律可寻,比如地势朝着一个方向递进增长,绕行一圈后就框定了一个大区间,这就是接下来要去的城郭遗址核心区。
果然,我们顺着提示牌走,很快来到了两块垛口之间的宽阔道路上,那边竖着一块碑刻,上书“南门”字眼。这也从侧面说明,3500年前的这座城郭旧址,它的确存在,内外城墙都有,是完整的“城”和“郭”。走进“城墙”区域后,又看到一整块平坦的广场,四周被护栏围着,隔绝出斑驳和坑洼的两个地形与世界。从广场的地质和泥土成色来看,明显有异于周边的的土壤,且立体感突出,质感厚重,出土古物专用的成色。
再看城郭的内核范围里,更大的一座砖墙宫殿轮廓赫然在列。从外形判断,那是一座四隔断组合起来的砖墙地基,边角建筑整齐,外表材质看不明白,既像泥土堆砌又像是水泥,但千百年前肯定不会有水泥,唯一的可能是深埋在泥土里被压铸之后形成的特殊构造。砖墙地基上尚有木质的竖梁,可能是木质的,间隔树立,较为稀疏,可能千百年前不止这几根竖梁支撑建筑主体,只是遗存到如今的只有这些“残留的”。从大小判断,竖梁构造出的宫殿规模不会小于如今的复式水泥楼栋。
对于黄陂区的盘龙城而言,它一直有武汉城市之根的说法,这座宫殿遗址就是它深厚历史底蕴的体现之一,不仅如此,在以盘龙湖为保护区的遗址公园里,还建设有遗址博物院,无论从规模还是馆藏量来说,都相当震撼。游览遗址公园,户外的景致可以欣赏下遗址考古现场陈列区,室内的景致,则推荐博物院,在光影流转里,看到渊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