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续的两年间,旅游业在间歇暂停和恢复增长间徘徊,已成为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但其复苏向上的进程并未停止。科学精准防控、全民万众一心、疫苗接种加速推进,国家卓有成效的抗疫举措,令国内旅游市场复苏明显。
近日,中国旅游协会组织召开旅游行业部分企业家及专家座谈会,邀请行业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及专家,共同研判行业形势,就当前如何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尽管近两年旅游市场有所恢复,但疫情反复带来的成本相当大。虽然旅游企业处于深冷状态,但我们也要看到旅游行业从业者、供给者、生产者的韧性,他们仍在努力地坚守与适应。”会上,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的一席话道出了旅游行业者在逆境中奋力前行的心声。
迎难而上 稳中求进
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简称《报告》)指出:2021年,受局地多点散发疫情影响,全年旅游经济复苏进程在下半年出现明显波动,必要出行之外的旅游消费意愿和企业家信心同步收缩,全年旅游经济处于“弱景气”区间,企业纾困解难压力进一步加大。
2021年,各地疫情散点式频发,令暑期、“十一”等旅游旺季受到影响,导致大多数旅游企业面临着业绩下滑的危机。在同口径下,开元在营的400多家酒店营业收入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8%,但是利润率却不容乐观,只有两家开元森泊度假乐园实现盈利。
开元旗下的长兴芳草地度假酒店
具体到景区,中国旅游协会副监事长、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名誉董事长吴国平介绍,2021年,拈花湾景区购票入园人数145万,实现收入3.67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61%和74%。“旅游业的困难是暂时的,我们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吴国平认为,整个行业提振信心非常重要。
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旅游人积极履责。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春秋集团副董事长王煜表示,疫情突袭时,春秋集团响应有关部门的号召,第一时间无条件退团退款。两年来,累计承担的退款金额达41.32亿元。在疫情常态化、持久化的形势下,春秋集团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要求,制作详细的旅游防疫指南,要求每一位员工仔细查验游客的健康码、行程卡,主动提醒游客洗手消毒、佩戴口罩,实行分餐制、倡议使用公筷等均成为导游必需的工作环节,防止疫情通过旅游活动传播扩散。“疫情发生后的两年里,我们总共服务了4000多万人次的游客、旅客,没有一位客人、一名员工在行程中被感染。”他说。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顶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向宏指出,旅游行业是一个区域链接高度协同的行业,旅游行业与上下游企业有紧密的关系,而现在很多旅行社关闭、航空公司不定期减少航班等因素都对旅游行业产生很大影响。“最重要的是,旅游行业是一个富民行业,如果说下一步社会经济的复苏是要提振公众的消费信心,要使广大的老百姓能够有钱可赚,那么旅游行业就是一个龙头带动行业。就像乌镇的老百姓基本上是靠旅游赚钱,古北水镇也同样,周边很多村的村民都开着民宿,依靠景区溢出的游客赚钱。”他说。
古北水镇 连晓芳 摄
旅企转型 刻不容缓
《报告》指出,国有旅游集团作为承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重要旅游资源整合平台,主动作为,积极变革,成为疫后复苏发展的中坚力量。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为主体的旅游企业,深耕国内市场,针对游客个性化、碎片化的需求,挖掘周边旅游资源,及时切入短途游、定制游,成为旅游市场的新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以旅游集团和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头部旅游企业,在过去的两年中有效应对疫情的冲击,稳步了阵脚,也积累了经验。
疫情改变生活,改变消费行为,改变旅游城市格局。随之而来的则是大众休闲发展背景下旅游城市的变化,以周边市场为主,以在地消费为主,以内循环为主,形成城市旅游的新模式。面对疫情,春秋集团创新推出“微游上海”系列产品,积极探索跨界合作模式,将文化场馆、艺术空间加入到微游景点中,拓展旅游与文化元素结合,不断提升“微游+”的附加值。同时,以标准化建设作为产品研发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及时将“微游上海”产品和服务的实践成果转化为标准。“目前,‘微游上海’产品数量已达百余个,游客满意度基本达到百分之百。”王煜说。
春秋旅游带领青少年登上红色专线车
“作为企业,面对困难我们要全力以赴去克服。”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开元旅业集团创始人陈妙林介绍,开元推出了一系列亲子度假产品,其中以“亲子乐园+亲子酒店”为特色的开元森泊度假乐园市场反响较好,此外,开元还在尝试推出城市微度假酒店系统,将城市中的部分高端商务酒店改造成城市微度假酒店,目前正在试水过程中。“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好品牌宣传,同时将服务进一步精细化。”陈妙林说。
陈向宏认为,面对疫情,企业要加大创新,尤其在产业链上创新。“从去年开始,我们利用自有酒店的设备与技术,为高收入家庭提供家政服务,为一些大企业提供上门餐饮和培训服务,同时我们也输出部分员工给其他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走出一条适应疫情后旅游行业变化的新路。”他说。
经过疫情的冲击,近程游拉动了都市休闲、文化娱乐和乡村旅游消费,旅游业的发展也要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对此,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康国明建议,可以让旅游与教育产业、体育产业、康养产业结合,分年龄段提供相对应的产品,提升产品品质:针对青少年,提供有品质的研学旅行产品;针对中青年,提供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产品;针对退休群体,提供以养生为主的康养产品。此外,旅游企业还可以围绕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多做文章。
2019乌镇戏剧节游客如织连晓芳摄
精准施策 助企纾困
助企纾困政策的延续、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是旅游企业关注的焦点话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旅游企业纾困解难,并取得一定实效。例如,免交房土两税、缓交社保基金等政策,切实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报告》指出,2022年,疫情仍将是影响旅游复苏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宏观经济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在旅游领域都会有更明显的体现,但是复苏向上的进程不会停止,创新发展的势头不会减弱,优质文化产品和旅游服务供给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吴国平建议,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更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延续2020年的税收、人力等扶持减免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其找准市场定位,创新旅游产品,创造盈利模式,实现自身的转型迭代。“在跨界融合方面,未来文旅产品的打造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文旅从业者通过智慧、创意、科技、制造、服务,来不断打造出具有高体验度和舒适度的文旅产品和文旅内容,才能重新得到游客的青睐。”吴国平说。
陈向宏认为,下一步纾困的重点应该包含,减轻旅游企业在税收方面的负担;保障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利益,完善社保基金和劳动合同;做大增量,保障重点项目;支持线上的渠道商和旅行社,引导政府机构和企业职工落实年休假制度。
“延续、完善旅游业纾困政策,包括中期银行贷款、发债增信等资金支持、继续发放纾困补贴、稳岗补贴,延续相关优惠政策等。”王煜建议,政府从2020年开始向旅游业提供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纾困政策,在当前情况下,希望能够延续和完善各项纾困政策,让更多旅游企业能够坚持到胜利的到来。
“助企纾困政策的延续、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已成为各企业关注的热门话题。我们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经济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旅游业也一定能渡过难关。”段强做总结发言时表示。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对象提供)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