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北京93号院博物馆参加非遗民俗文化研学旅游活动 本报记者 陈晨 摄
近日,中国旅行社协会在其官方渠道公布了新一批全国研学旅行基地名单,内蒙古、重庆、浙江等地的6家企业入选。近年来,研学旅行市场热度不断,尤其是去年落地的“双减”政策,更为研学旅行市场添了把火。有专家表示,研学旅行市场前景看好,但发展难题也不容小觑。旅行社要想分一杯羹,脚踏实地钻研市场、研发产品才是关键。
□ 本报记者 张宇
需求上升 机遇难得
每到周末,河北游客俞女士都会带孩子打卡各种博物馆、主题公园。“我家宝宝三岁半,就想让他多看多见识,但每次查攻略也挺费时间的。”当记者问如果有符合她需求的研学产品,是否会接受时,俞女士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采访中,记者发现,像俞女士一样有需求的家长不在少数。
“2021年相关部门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岁至14岁人口约为2.53亿,占总人口的17.95%,较10年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而研学旅行的客群超过80%为3岁至16岁人群,不断增长的适龄人口将推动研学旅行市场稳步发展。”奇创旅游集团营销运营事业部研学中心负责人朱虹娇说:“在奇创旅游集团2020年所做的《研学旅行消费者行为调查问卷》中,近90%的家长有意愿带孩子参加研学旅行。考试成绩不再是衡量孩子发展的唯一标准,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素质教育,认可研学这种体验式学习方式。”
采访中,多位业者表示,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和持续推进,会有更多需求得到释放。“从教育改革的角度分析,我国逐渐从文化教育向文化和素质教育并重转化,这对于研学旅行市场是一大利好。此外,学校单一的教育功能也为研学市场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众信旅游新兴业务负责人喻慧表示。
在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看来,研学旅行市场正从小众初级阶段向大众阶段发展。“一方面,研学旅行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加速打开需求端;另一方面,从事研学旅行的企业数量猛增,去年已有3万多家。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从注重学科培训向素质教育转换,主打实践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研学教育获得了更多关注。”
“研学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是一种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是学科教育的有益补充。从行业发展来看,研学、游学、营地教育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和政策窗口期。”携程相关负责人说。
“‘双减’不仅要减负,更要增质。研学旅行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相信,未来10年,研学旅行的政策红利将会持续释放。”朱虹娇表示。
潜心研发 效果显现
采访中,记者发现,研学产品的分类更加细致。
作为一家央企,中旅旅行在研学课程的开发上颇下功夫,成立了创新业务部研学旅游中心。在他们看来,“课程化”是研学旅游产品的主要特征,也是占领研学旅行市场的关键。“一套优质的研学课程是优秀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与旅行服务的有机结合。研学课程的开发首先要符合教育教学要求,与校内课程密切结合,打造优秀的社会实践课程。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优良的教材编排,加之专业的操作团队,是研学产品开发的关键。”该负责人表示。
创新业务部研学旅游中心设计了《中旅旅行研学实践课程手册(国内篇)》(以下简称“研学手册”) ,涵盖四大主题,共计30余套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研学手册’秉承‘多学科并举、多专业综合、多知识贯通、多教法并用’的课程设计理念,将国内研学实践活动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融合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旅行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互动体验、参观学习、交流访谈、创意物化等教学方式,对校内教育形成有益补充。”中旅旅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几年,中旅旅行密切关注行业变化及教育理念革新,打造了江西省井冈山市创新理论培训中心研学实践基地、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基)地。在专业团队打造方面,中旅旅行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推出研学导师岗位技能培训课程。今年,研学导师岗位技能培训将在中国旅游集团内部及合作单位全面推广。
针对研学旅行市场的不同客群,依托奇创旅游集团以及景域驴妈妈集团的全产业链优势,奇创将研学业务进行细分。“从市场出发,基于驴妈妈旅游网的大数据分析,细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针对学校团队市场,突出研学产品的安全性、教育性、公益性。考虑到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差异,研学产品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例如,我们研发的温州文成县毛泽东像章文化博物馆红色研学系列产品,设计了5个单元合计16课时的内容,获得了温州市教育局、文成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肯定,也吸引了大批孩子组团打卡。” 朱虹娇说。
在喻慧看来,研学旅行产品正在向教育研学产品的方向发展。众信旅游在研学产品上不断细分,推出了亲子课堂、徒步项目、营地教育、自然科学课堂、认识中国文化符号、大师课堂等系列产品。其中,大师课堂系列包括时下热门的天文研学内容,由专业的航天人员为学生讲解,带学生领略神奇的宇宙世界。此外,众信旅游还与专业的营地机构合作,推出了营地教育系列产品,如未来领袖双语夏令营、腾格里亲子沙漠、徒步露营、昆仑山观星、武夷山昆虫夏令营等,在丰富学生眼界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我们侧重营地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安全性高、趣味性强。产品主要围绕情商素养、安全知识、野外探险、自然认知等展开。对于7—12岁的青少年,以兴趣开发为主。结合青少年在校内的学习内容及其发育特点、兴趣爱好等,研发拓展思维、补充知识的产品。”途牛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人员配置上,根据不同的研学主题,途牛会邀请各行业的专业人员,作为研学导师进行深度讲解。此外,由于孩子多为独立参团,对于产品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需要选择公共安全有保障的场地,并专门安排人员现场维护。目前,途牛旅游推出的研学产品主要在城市内部及周边,在低风险地区组织研学活动,不跨省。同时,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避免人员聚集。
存在难题 亟待解决
采访中,业者也提到了研学旅行市场存在的一些瓶颈。
朱虹娇表示,“双减”倒逼教育行业改革,培训机构进入研学旅行市场的可能性增加,行业竞争加剧。近几年,研学旅行市场发展迅速,但质量普遍不高,研学旅行课程研发薄弱,市场门槛低、鱼龙混杂,缺乏规范、专业的研学人才,行业标准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愈发明显。同时,疫情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难度。
“对于研学旅行而言,首要问题是家长和孩子休息时间不匹配,特别是在‘双减’政策下,学生下课早、课后补习少,周末和假期相对轻松。但家长除了周末、年假外,没有更多陪伴孩子的时间。因此,需要解决孩子看护和素质教育提高两方面的问题。”喻慧表示,其次,家长和孩子诉求也不一致。家长更关注孩子在文化知识层面的提高,孩子则更愿意亲近大自然、探索未知。如何平衡二者需求,需要业者深度剖析。
“目前在国内,因研发者的不同,研学旅行产品内涵及体验性也有明显差异。如一些传统旅行社,仍将主要精力放在线路行程的开发上,对内容挖掘不够,课程开发深度不够;一些教育机构则是更注重研,在游的部分不能提供优质的体验。”程超功表示。
途牛相关负责人提到了研发成本问题。目前,研学类产品的研发成本普遍较高,如果市场反馈不好,会有比较大的亏损风险。另外,销售渠道尚未完全打开,市场对于研学旅行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入,还需要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如何精准定位客群,打造成熟的研学课程,需要业者持续探索。
“开发研学旅行产品,首先应该明确自身定位,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开发真正有价值的产品,避免同质化;在人才方面,应吸纳更多行业的优秀人才,建立研学旅行专业人员培养体系;在行程安排、研学主题、课程设置等方面,要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研学需求,提升研学旅行产品的用户满意度。同时,旅游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研学市场主体的监管和引导,不断规范研学旅行市场秩序。”程超功建议。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