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门日报恩平记者站)
冬日暖阳,风吹水转。
坐落锦江边的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
透射出阵阵灵动气息。
在这座600余岁的古村内,
百年老树比比皆是。
陈立武 摄
歇马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这里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就培养了监生、贡生、举人以上270多人,因此也被称为“歇马举人村”。近日,歇马举人村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一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正散发着时代魅力。
步行村中,仿佛仍旧能感受到当年的琅琅读书声、莘莘学子趁黑赴京赶考的脚步声。尽管青砖碧瓦早已褪了颜色,但在古风祠堂内,仍旧能寻到古人的“智慧锦囊”,这些古建筑内的壁画历经沧桑,仍熠熠生辉。
“过去,无数功名人士从歇马举人村走出去。如今,歇马举人村正融入人才村等现代概念,以实际行动响应江门市委‘人才倍增’工程,建设乡村人才驿站等平台,汇聚新农人、匠人等创作人才,推动新时代歇马举人村发展。”恩平市高层次旅游人才、歇马举人村风景区董事长周洽强说。
输出人才
励学风气成就举人村盛名
据村史记载,歇马举人村临锦江而立,整个村场呈罕见的“马形”结构,成雄马饮泉形状;锦江河从上而下直冲马头,在这里形成一个巨大的回流,发出类似渴马饮水的声音——“歇马饮泉”便由此而来。古村码头旁还书有“歇马饮泉”四个大字,歇马举人村也因此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功名之乡”。
梁晓敏 摄
“歇马村是远近闻名的举人村、人才村。”歇马村村小组组长梁豪伟向记者介绍,歇马村自元朝至正年间立村,明清时期,村子里考取科举的功名人士有680多位,其中监生、贡生、举人以上270多人。近现代以来,该村还涌现出爱国华侨、飞虎队队员梁汉一,粤剧名旦芳艳芬以及著名书法家梁鼎光等名人。新中国成立后,该村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和大学生共200多人,让歇马村盛名在外。
梁晓敏 摄
走进歇马村,处处都透露出“励学敦行”的气息。歇马人世代秉承“笔筒量米也教子读书”的祖训,兴学成风,明清时期的“学谷制”到现在的“学童开笔礼”“励志育才奖教奖学、扶困助学活动”,无不彰显歇马教育浓厚的学风,这也是歇马历代人才辈出的原因。恩平歇马励学制作为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保护。“久而久之,励学制在无形之中成为歇马村的村规民约,正是这种励学风气,让歇马村形成了尚学的良好氛围。”梁豪伟说,从2005年开始,由当地镇政府牵头组织,歇马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资助,每年举行一届“励志育才奖教奖学、扶困助学活动”,以表彰优秀教师、优秀学生。
缉熙堂 梁晓敏摄
如今,从歇马村仍然保存完好的几所祠堂中,仍然可以窥见当年村人重视教育的影子。“缉熙堂”是村内最有名的一座祠堂之一。据梁豪伟介绍,这里原来是私塾,主要供村人学习。原来的大门设置屏风,普通族人进入祠堂需从两侧小门进入,屏风后面是天井,为取光之用。记者注意到,尽管屋顶已经长出了杂草,但内部具有近两百年历史的木柱未见任何虫蛀损坏痕迹,可见当初兴建之时选材之严谨,对教育场所建筑要求之严格。
缉熙堂
2013年8月18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到访歇马村,不禁对歇马村的文化历史积淀啧啧称赞。“我看这个村子有一种提倡读书、奖励读书的氛围,我想这个对于子孙后代是非常有用的,可以激励歇马村出更多的人才,让我感受很深,有机会我会给举人村写一本书。”莫言说。
引进人才
打造人才主题文旅景区
“人才资源是歇马村的‘魂’。”去年4月,五邑大学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恩平市全域旅游研究院院长伍锋和暨南大学校友周洽强、周泽强三人共同合作开发恩平歇马举人村旅游区,其后江门市人才节恩平分会场落地在歇马举人村旅游区举办。
胡伟杰 摄
“歇马村的核心资源是人才,无论是村内独特的家训、历史、制度,其底层逻辑是如何培养人才,其顶层设计是如何做好教育。结合时代背景和村内资源,我们要将歇马村打造成为一个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的教育宝地。”伍锋说。
胡伟杰 摄
“歇马村的活化必须在现代的语境中开展。”2015年,从事IT行业的周泽强从澳大利亚回到江门,希望运用自己的专业为江门旅游赋能。如今担任歇马举人村旅游区总经理的周泽强向记者表示,历史证明,歇马村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正确的。未来,他们会将歇马村的故事、人物、场景融入人才之路,让游客们游览过后,可体会一次成才之路,对他们起到一些启发、激励作用。
去年4月,黄安素放弃深圳的高薪工作,在朋友引荐下来到歇马举人村旅游区从事规划设计等工作。“歇马举人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深吸引了我,这里重视人才、催人奋进的精神很感染人。”黄安素表示,接下来,歇马举人村将以人才为主题,建设人才驿站等平台,汇聚新农人、匠人等创作人才,以此推动景区发展。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歇马举人村将从文化引领、教育引领、产业引领三方面,解决风貌、业态、运营三大核心问题。“我们将统一歇马举人村的古村风貌,营造独一无二的举人文化场域风貌,实现举人文化内涵的放大效应。同时导入休闲、度假、研学、商业、文创等多元业态,承载多元价值。此外,依托歇马举人村的整体改造,传承举人文化,并注入创新元素及功能,激活古村的价值,实现古村落腾飞。”伍锋说。
延伸阅读
歇马励学制
歇马励学制起源于明代,又称“学谷制”,2009年入选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规定,从公田的地租收入中拨出经费,设为“学谷”,鼓励村里的孩子读书成才。据歇马村史记载,歇马“学谷”制有三部分内容:公田、义塾、“吃学谷”。即以本村公有田地的地租收入作为经济支撑,在村中兴办义塾学堂。凡族中弟子,不论富贵,除免费读书,还将获得足够学子全年伙食的“学谷”一箩(相当于30公斤),考取秀才者奖励12箩,中举者奖励24箩,终生享受。科举制废除后,原来的秀才、举人继续领取“学谷”。新学制出现后,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仍可享受“学谷”。直到1949年进行土地改革,这实施了520年的制度才被废除。新时期的励学已由“学谷”改为货币,改革开放以来,旅外乡亲以及国内热心人士共同捐资设立了奖教和励学基金,对教学显著的优秀教师和学习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励。
古祠群
村中曾有古祠11间、公祠1间,其余为族祠、家祠。古祠中有三进两天井,有两进一天井,有两进两天井,虽然年代不同,但格局相似,都成“四水归堂”格局,前低后高,象征步步高升。现有古祠包括按皇赐马厩形于明朝崇祯二年所建的江翁梁公祠,建于光绪二年的体胖祠、振韬祠,建于宣统初年的日辅祖祠,重建于1936年的子恩祠,以及建于乾隆五十年的敦睦祠。
学者声音
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恩平市文旅发展智库专家刘少和:
守正创新 打造乡村文旅产业链群
歇马举人村人文积淀深厚,历史及民俗文化遗产独树一帜,刘少和认为开发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展定位方面,要从古迹名胜、风景名胜角度出发,进一步发展特色亮点项目,推动村落4A级景区化或文化公园化发展;并与休闲农业产业园结合,打造歇马举人村田园综合体,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度假。
二是资源环境保护方面,要从守正创新或资源本体—变体—衍体关系角度出发,加强资源本体或原型保护,延伸文化产品及服务(变体),衍生文创产品(衍体),推陈出新。
三是活化利用方面,从文化链、文化系列、文化系统出发,全方位深挖其中物质文化(如物质遗产)、制度文化(如学谷制)、行为文化(如民俗非遗),以及精神价值文化(如举人精神价值),并结合研学体验需求加以多样展示(如图文、视频、动漫乃至人工智能化)、创意活化(如文化价值具象化的虚拟体验、文创商品),形成文旅项目群、文旅产业链。
四在特色亮点方面,要从体验需求出发,注意中国科举文化挖掘、展示、体验、品鉴,并融入现代学制介绍、体验、品鉴,建设科举文博展示馆及体验馆,如学习韩国做法,打造儒学文化体验馆,形成国学研学基地。
五是在产业融合方面,要从品牌平台化角度,推动农文旅体创教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群、产业综合体形成,并联动周围特色村镇、景区公园、产业园区,推动“城、镇、村、景、园”一体化发展。
五邑大学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恩平市全域旅游研究院院长伍锋:
让歇马人文精神深入人心
歇马举人村既有五邑侨乡特色的共性,又有其独特性。目前,歇马举人村获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在旅游发展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要形成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伍锋认为,仍然存在部分短板。他建议,要不断完善景区周边公共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增加旅游指示牌和旅游停车场。
“‘人才’是歇马举人村的核心资源。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歇马资源,打造好歇马‘人才村’的品牌。”伍锋说,目前歇马举人村虽已有餐厅、民宿等业态,但仅仅还停留在有的阶段,这些业态并未很好地和歇马文化进行结合,特点不够鲜明。同时,还可以利用好村内闲置的两所学校,将其打造成教育培训基地,如开展乡村振兴培训、党建培训、研学教育等,建设以教育为主题的特色园区。随着体验式旅游的深入发展,歇马举人村还可以开发更多“成才之路”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入体验歇马村的人文精神。
五邑大学华侨文化研究学者冈虎:
大力弘扬传统“励学”文化
歇马举人村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在歇马举人村的中华传统文化里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精神,如励学上进、开拓进取,这种精神得到了很好的挖掘,体现了侨乡家国情怀。这些可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在五邑地区都是比较独特的。
冈虎建议,歇马举人村要大力弘扬传统“励学”文化和华侨家国情怀,做好乡村文旅发展整体规划,摒弃“走一步,算一步”思想,归纳整理出歇马举人村的文化特点和价值。冈虎在歇马村考察过程中发现,该村古祠堂众多,但因年久失修,不少祠堂匾额是后人添上去的。冈虎强调,在祠堂文物保护修缮过程中,务必注重“修旧如旧”原则,增强古村文化积淀,避免与周边环境的不协调。
如今,高质量开发、高水平建设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应有之义。冈虎表示,歇马举人村开发更要注重整体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保护,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高质量体现当代价值,使乡村旅游受惠于民,推动乡村振兴。
江门日报 · 恩平新闻
数字报
文:江门日报记者/吴健争 通讯员:易航
责 编:梁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