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王蕾
文道巷作为太原市历史悠久的文化街区,承载着太原府城的历史记忆和城市文化。近日,一场以“城市更新,2022融合有道”为主题的太原市文道巷项目推介会举办,旨在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塑造特色商圈品牌,打造太原城市会客厅——
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南锣鼓巷,厦门的曾厝垵,哈尔滨的中央大街,西安的回民街……提起一座城市,似乎总有一条有名的街道与之相匹配。
于是,这条街道便成为这个城市的代表,汇聚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本土文化,吸引着南来北往旅客的目光。
提起太原,你能想到的是哪里呢?迎泽大街、柳巷、钟楼街、食品街……它们或怀旧,或时尚,或繁忙,或“美味”,但似乎都缺了点什么。1月10日上午,以“城市更新,2022融合有道”为主题的太原市文道巷项目推介会在太原举办。历经保护修复和精心打造之后,焕然一新的文道巷拂开尘封的历史,将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先进现代建筑。太原这座城市历经的沧桑变幻和发展过程中的高光时刻,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为何改——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形象提升的关键驱动力
城市更新中,一定要留住历史文化记忆的“根”。
素有“龙城”之称的太原,拥有2500年建城史。当前,太原正在打造府城文道巷历史文化街区,旨在串联起数量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唤醒城市记忆,再现“锦绣太原城”风貌。其中,府城文道巷历史文化街区,串连了拱极门、东三道巷历史文化街区、坝陵北街民居等历史文化资源,总长度1.4公里,改造总面积约14.2公顷。整个街区建筑风格多样,明清、民国风格兼有,融合了历史演进各个时期的建筑风貌。
据史料记载,太原古城建于明代洪武九年,周长24华里。城楼及大部分城墙于1949年毁于战火,仅存拱极门基座及西侧城墙残段。这是太原市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一段明代古城墙。数百年间,拱极门从未更名,街巷和院落布局保存较完整,这一区域也是太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展现的是最接地气的市井生活空间,是很多老太原人的根脉所在。
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形象提升的关键驱动力。近年来,太原市确定了“南移西进、北展东扩”的城市空间发展总体思路,并提出“大力推动片区建设”的发展思路。事实上,太原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就是在保留老城原有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同时,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环境与氛围。
如何改——融合历史演进各个时期的建筑风貌
“以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从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宜业的需求入手,全面提升城市活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创新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2020年4月初,太原市城市工作(建设项目)推进会确定了2020年20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点工作,其中一项即“实施府城文道建设工程”。
“太原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古城与府城集中度高。激活旧城潜力,开启府城建设新篇章是直观体现锦绣太原的主要方式。”太原市文旅局副局长胡彦清在推介会上表示,府城文道巷作为太原市历史悠久的文化街区,承载着太原府城的历史记忆和城市文化,见证了太原历史的发展变迁,保留了府城发展的历史脉络。“文道巷修复,要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故,修复坝陵北街、永兴路两条传统街巷,最大限度保持传统街巷的肌理和空间尺度。”
推介会上,专家们一一梳理了太原历史文化元素,同时就如何达成项目融合作了落位研讨。“在具体推进上,结合我区实际,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因地制宜、渐进推进’的思路,由太原市住建局、太原市龙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杏花岭区政府共同参与,统筹协调传统文化及其载体的保护开发。为进一步做好保护利用工作,杏花岭区对项目范围内的文物古建进行了摸底、梳理,普查记录了街区点状传统建筑遗存的空间属性和风貌特征,搜集整理了有关传统建筑建设年代及由来、历史风貌照片等信息资料。”太原市杏花岭区副区长冯立君如是说。
用心改——展现精致别样的太原风土生活
城市更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引导,也离不开市场主体的积极协作。推介会上,太原市龙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志强介绍了文道巷项目关于城市更新的建设、运营定位以及项目特色。他表示,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修复、高水平开发运营,充分运用市场化方式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着力推动老城区消费升级,塑造特色商圈品牌,展现太原城市新形象,打造太原城市会客厅,彰显“最太原”的文化魅力。
改造过程中,项目特别注重物质环境整治与文化活力的融合,协同提升保护街区风貌、提升环境品质。在坝陵北街、东三道巷等居民聚集区,整体以民国风情、风貌为主基调,色调一致、风格鲜明。对闲置地、边角地进行景观升级,增设绿植、甬道、路灯、座椅等基础设施,建设了军事记忆、民国风情、市井生活、西洋记忆、校园风光等不同主题的口袋公园。
记者了解到,文道巷项目采取了DIBO的策划思路,即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安排。结合对太原北城整体业态的科学分析,将项目特色分为八个部分,包括府城文化、街市体验、晋味烟火、国潮玩乐、亲子乐园、晋阳梦令、文化生产、街坊交往。
这些美而雅、精而巧的小景观、“微空间”将极大地提升了人居环境,实现“出门见景,俯拾皆绿”,不仅是对市井生活的还原和提炼,也充分彰显了现代气息、提升了城市品位、激活了老城活力。
推介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及太原当地的专家学者,就文道巷建设、城市更新、城市文化塑造等,从多角度、多业态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今年69岁的张绿英,住在坝陵北街17号院。从她父亲到她,再到她的女儿,三代人都没有离开过文道巷。张绿英说:“这里有好几处老院没有拆,只是做了加固。等文道巷开街后,搬离的老邻居都要回来看看这里变成了什么样子。”
演绎传统太原生活方式,展现精致别样的太原风土生活,强调对府城文化“最太原”的沉浸式集中展示,这就是张绿英和她的老邻居们即将看到的文道巷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