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马家湾村山间公路。 高维益摄
清晨,明净的阳光洒在荆山的崇山峻岭。放眼山野,远晖悦目,一派澄澈、静谧。
一条条水泥公路,犹如一条条玉带盘旋在山岭之间,蜿蜒逶迤,伸向荆山深处的马家湾村。一户户白墙黑瓦的农家,静静地依傍在公路一侧,一切仿佛一幅画。
然而,有谁能想到,这个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茨河镇的边远山区村,过去因为没有公路,仿佛与世隔绝一般。村民出山,全是土路,一抬脚就要先爬一座大山,走10里山路,才能搭上进镇的小中巴。
在这深深的大山中,想要修一条公路,谈何容易?
一
没有公路的马家湾村,让村民吃够了苦头。
有一年,七旬老人马洪青到镇上赶集,挑着4只鸡去卖。当他赶到镇上时,已是下午1点钟,集已经散了。老人站在集市上愁眉不展。这时,突然想到自己认识镇财政所的徐同志,无奈之下,老人把鸡挑到徐同志家门口,说要卖给他。
徐同志看到老人挑着4只鸡站在自家门口,一问才知缘由。想到老人走了那么远的山路,都这个时辰了,他不忍心说“不”字,便将鸡全都买下了。
没有公路,农户想卖农副产品挣点钱,却卖不出去,村民守着资源,却过着缺钱的日子。
1988年开春,马家湾村党支部换届。镇里下派干部徐玉忠到马家湾村任党支部书记;原村支书杨科玉因身体原因,任副书记,协助工作。
新一届党支部召开党员会议,研究村里的工作。让徐玉忠没想到的是,所有党员异口同声地说:“村里的事千头万绪,但最紧要的一条是,先把村里的路修好,能跑车就行。”党员的话,无疑是村民的心声。
可是,这千岩万壑的大山,岩头难削,沟壑难填,工程巨大,投资不小。杨科玉说,原来的村党支部,不是不想修路,而是没有钱修。
徐玉忠和杨科玉商量:“困难一定有,但是马家湾村因为没有公路,阻断了村民们致富的路,也阻断了村经济发展的路。现在我们就是蚂蚁啃大象,也要啃出一条公路来!”
这一年7月,村里请来县里的技术员,开始踏勘路线。
村民们看到村里真的要修公路了,喜出望外,都铆足了劲。
9月底,种完麦子,村里的公路正式动工了。这是马家湾村第一次修公路。
打炮眼,村里没有钢钎和锤子,村民们就从自己家里扛来工具,还把家里的十字镐、铁锨、锄头、筐子、扁担等,全都扛到了工地上。全村158户村民,全都自发出工。大家自己带上苞谷面馍、酸菜、茶水,中午吃喝都在工地。
200多名村民,历经半年苦战,一条宽3.5米、长10里的土公路终于修成了。从此,马家湾村至少晴天能跑车了。
试车那天,前面一台拖拉机开路,后面是镇上的一辆嘎斯车,一直开到村委会门口。那里,聚集着村里的男女老少,有的鼓着掌,有的围着嘎斯车看稀奇,村民们兴奋地说:“咱们村终于看到汽车了!”
二
时间到了2008年4月,马家湾村党支部换届,病愈后的杨科玉,继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那时,外村的公路铺水泥、搞硬化,看着漂亮,跑着舒服。可马家湾村还是一条土公路,路面窄,经常垮。村民出山办点事,依然不方便,农户脱贫致富也很受影响。
因当时村里公路不好,村民史君花就曾经历过一次危险——
那一年,一天夜晚10点钟,怀着孩子的史君花,肚子突然疼了起来。“赶紧上镇卫生院,要生了。”史君花对丈夫杨学兵说。
杨学兵找来一辆三轮蹦蹦车,冒着大雨连夜送史君花出山。全是泥巴路,蹦蹦车一走一滑。走到阳坡处,山高坡陡,杨学兵他们把车拼命往上推。这时,史君花的羊水破了,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一路折腾,直到深夜两点,史君花终于到了镇卫生院……
时至今日,史君花说起此事,仍是心有余悸。
2009年10月,村党支部召集村民开会,研究把土公路修成晴雨天都能跑的水泥路。
会上,村民们听说要修水泥公路,个个高兴得不得了。村民杨明海率先发言:“村里硬化水泥路,我全力支持!”
一人倡议,众人响应。村民们纷纷表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了修好子孙路,我们就是再苦再难也不怕!”
村民们的心意,把杨科玉感动得眼泪直流。就这样,村里开始了第二次修路。不过,当时村里苦于没钱,10里路只铺了7里,硬化的路面也只有2.5米宽。马家湾村的水泥公路,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3.5米宽标准。
一年后,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马家湾村第三次硬化公路。这一次,村里自筹10万元,县交通局扶持75万元,路面在2.5米宽基础上,又加宽了1.5米,达到4米。
三
然而,没想到的是,没过两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马家湾村的水泥公路,还是窄了,货车难通行,小车错不开。虽说有条公路,但仍然感到交通不顺畅。
2016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马家湾村党支部抓住机遇,开始了第四次修路。这一次修路,村里自筹20万元,国家补助40万元,在原有路面的基础上,再次扩宽,硬化达到5米。一条水泥铺就的宽阔公路,终于横贯在大山中。
公路通,路路通。从此,大车小车在马家湾村进进出出,畅通无阻。村民行路难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2018年6月,村支书杨科玉退休。村党支部换届,43岁的史君花,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这位青海女子嫁到马家湾村19年,在村里入了党,后又任村党支部委员。
上任伊始,史君花便开始琢磨:前几届村党支部和老支书们,已经把进出马家湾村的公路修得这么好,自己这一任上,一定要把公路修到村民的家门口。
这年秋天,马家湾村开始了第五次修路。这一次,公路要通到每个组和每一户。
村里有一条彭家沟,3组村民都住在沟里。那里还有村集体30亩猕猴桃、25亩金丝皇菊基地。过去,3组村民进出彭家沟走的是山路,几乎是在刺架里钻。到2019年春,终于修通了到彭家沟的4.4里公路。而通往1、2组120户的入户公路,还有7.6里未通。史君花请求镇上和驻村的市县单位支持。
县交通局补贴120万元,市工商联、县检察院驻村工作队和村里自筹了110万元,当年底,路终于全部修成了。村里道路全部硬化,路基宽达5.5米。
这一年,马家湾村也脱贫出列,彻底甩掉了贫困村帽子。
“村民从此能在家门口坐车出山了,祖祖辈辈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是非常值得的。”史君花欣慰地说。
1组村民马大喜,家离村委会有5里地,全是泥巴路,下了雨雪,一家老小不敢出门。现在,水泥路一直修到他家门口,马大喜乐得合不拢嘴:“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我们再也不走泥巴路了。”
何止是不走泥巴路?从此有了致富路。
交通畅,百业旺。公路修起来,村民富起来。如今,农户都在大力发展经济项目,种、养殖业的农产品也都能顺畅地运往山外,卖上好价钱了。
眺望这群山,凝视着马家湾村的公路,人们感慨万千。马家湾村的历届党支部,历经30多年,5次修路,终于修成了村民们进出大山的路,终于将公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终于打通了这大山深处的致富路。
遥看山峦,路在山间。公路联通了外面的世界,也联通了山乡的明天。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5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