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5000年的华夏文明,而且也哺育了沿河两岸的中华儿女。
长江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长江流域有很多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大家熟知的河姆渡、良渚、三星堆遗址等,都是长江流域的著名古代遗迹。
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阁的鄂州观音阁,时至今日已经有676年的时间了,这座历史悠久的阁楼建筑于长江龙蟠矶之上,被人们称为中国最强“钉子户”。
它屹立长江700余年,潮起潮落冲击不倒,至今仍然完好无缺,无人敢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观音阁的历史沿革
鄂州观音阁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小东门外的长江龙蟠矶之上,据史料记载这座阁楼建造于宋代。不过在此之前长江鄂州段的龙蟠矶上面,就已经建有一座庙宇。
只不过由于当时长江经常发洪水,所以龙蟠矶上面的庙宇总是被冲毁,但当地老百姓却总会在庙毁之后进行重建。
这些被几次三番建立起来的庙宇,其实都是观音阁的前身,直到1345年也就是元朝时期,武昌县邑达鲁噶齐铁山垒石成台,才建成了蟠龙矶寺,这其实就是观音阁的雏形。
等到了1488年也就是明朝中期的时候,时隔100多年后僧人觉寿,再一次对观音阁进行募修。
不过39年后,观音阁再一次遭到毁灭,武昌知县许穑卿命人再一次集资重修,并增建了纯阳楼和观澜亭。后来在明嘉靖、清同治、光绪、民国年间,又历经数次修葺,鄂州观音阁才能流传至今,并屹立于江心之中。
再回首已经是大约700年的时间了,清代诗人姜愃曾作《龙蟠晓渡》:“峭壁起江心,层台水面浮。岂堪龙久卧,但见石长留。云影轻帆处,桡声夜渡头。问津何处是,一柱砥中流。”不仅写出了观音阁雄浑跌宕的气势,而且也表达了对这座长江古迹的敬仰之心。
二、观音阁的构造
2006年5月25日,鄂州观音阁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拥有约700年历史的长江第一阁,坐东朝西、逆水而立,纵观全貌长24米,宽10米,高14米,总面积300多平方米。
虽然算不上是特大型古迹建筑,但在浩瀚无垠的长江中,却犹如一条出水蛟龙一般活灵活现。
观音阁的基座由条石垒成,主体建筑都是由青砖砌成,从外观上来看就是一座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
一亭三殿二楼的建筑格局,凸显出典型的江南建筑艺术特色。集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可谓是一座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
观音阁中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建筑,那就是类似画舫犹如船舷般的弧形石墙,看起来就像一条蛟龙的尾巴。为什么要设计一个如此奇怪的石墙呢?原来设计者最初的想法就是防洪抗洪,弧形设计有利于减缓水势。
另外,观音中还有一口神秘的老井,每当长江枯水季到来之时,井面就会高出江面数尺,这种奇特的现象无不令人惊叹不已。
龙蟠矶上有两个“凹口”,根据神话传说这两个凹口法力无边,看起来好像神鳖的双眼。一只眼睛吐油一只眼睛吐盐,为生在观音中的人提供便利。
最后要介绍的是观音阁中的老蔻树,相传这棵蔻树曾枯死过很长时间,但奇特的是石缝间又长出了数株新苗。
三、为啥无人敢拆
鄂州观音阁作为文物古迹,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保护单位,在国家的保护下谁又敢拆掉呢?
另外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每当长江发大水把观音阁淹没了,那么鄂州也难逃洪水的侵害,所以观音阁已经成为了当地人心目中的“圣地”,更是他们精神和心灵的寄托。
结 语
每一座古建筑都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可以说观音阁的一砖一瓦、一亭一台,都是用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和心血打出出来的。
作为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古建,观音阁在特殊地理位置的映衬下,早已经从一个没有生命的建筑,变成了和当地老百姓心有灵犀的情感依托。
如今观音阁已经成为了鄂州,一个不可或缺的地标建筑,或者说极具历史文化意义的文化名片,当地人都将这里当作一种,人与自然合作的智慧结晶。可以说鄂州人心目中最雄伟的地方,肯定是号称天下第一阁的观音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