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阿祥
第365期
2015年10月24日至25日,作为“第七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承办的“2015年中国•宣城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宣城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共有来自海内外的65位专家学者与会。
一
10月24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敬亭山度假村隆重举行。开幕式由中国韩愈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丕祥主持,宣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宣传部长杨业峰致欢迎辞,中国韩愈研究会会长、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张清华致开幕词,潮州市韩愈纪念馆馆长李春致祝贺词,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景福汇报会议筹备情况及宣城韩愈研究情况。
杨业峰部长在欢迎辞中指出:老天爷赐予的青山绿水、老祖宗留下的优秀文化、老百姓创造的多彩民俗,是宣城的三宝;而在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资源与巨大财富中,韩愈是值得关注的重要人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前后在宣城生活了七年,而且,在宣城期间,既是少年韩愈长身体的‘黄金期’,更是其长知识长智慧的关键期。在宣城的他,不仅结束了飘荡流离的生活,而且深受宣城社会文化的熏陶,潜心苦学,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造就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并在宣城地方官的举荐下,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了仕途。韩愈终身视宣城为第二故乡”。杨部长谦称:“目前,相对于其他城市对韩愈文化的研究,宣城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宣城将把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转化为发展动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宣城的文化形象,丰富宣城的文化内涵。
王景福副会长在汇报发言中,总结了加强韩愈研究对于宣城历史文化的理解、传统教育的展开、为官施治的榜样、文化旅游的作用等方面的现实意义,介绍了宣城建设“韩愈文化园”、落成“韩愈纪念馆”的缘起与过程,认为“韩园”的建设与“韩馆”的落成,可谓给“江南诗山”敬亭山再次注入了“文化灵魂”。张清华会长在其热情洋溢的开幕词中,高度表彰了宣城在韩愈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方面做出的贡献与取得的成效;李春馆长感情诚挚地代表孟州、潮州、阳山、宜春四地的韩学研究者与工作者,欢迎宣城的加入,为韩愈研究走进落地的“五朵金花”的繁荣局面而欣喜不已。
本次韩愈研讨会,活动丰富多彩,韩愈文化园的开园与韩愈纪念馆的开馆仪式,泾县桃花潭与查济古民居的实地考察,宣城市人民政府张黎勇副市长主持的会议代表为宣城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咨询座谈会,使得会议不仅“坐而论道”,而且“行而观风”,不仅“考据、辞章”,而且“义理、经世”,凡此种种,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史之学既重基础研究、也重“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这也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成立30年来,创会会长卞孝萱先生、现任会长张清华先生两位会长及诸位同仁一以贯之的宗旨。而在这样的传统笼罩与宗旨指导下,韩愈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渐丰,场面日大,地气越来越强。
二
本次韩愈研讨会,按照2014年底会议通知的设定,包括了八个议题: ①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的关系。 ②韩愈成长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与地域影响。 ③韩愈“自振一代”的精神与中华民族振兴的中国梦。 ④韩愈的创新思想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⑤韩愈的教育思想及其在东亚世界的影响。 ⑥韩湘生平研究以及作为“八仙”之一的韩湘子的研究。 ⑦宣城韩愈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⑧中古时代宣城的文化氛围与文学创作。 围绕这八个议题,与会的60余位专家学者提交了48篇论文,涉及了韩湘子以外的方方面面,而相对集中的话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围绕韩愈之行之道之文之诗展开的话题,这是讨论当时的韩愈;二是围绕韩愈的接受史、研究史、影响史展开的话题,这是讨论后世的韩愈;三是特别围绕韩愈与宣城关系展开的话题,这是讨论宣城的韩愈。
就讨论当时的韩愈的论文言,大体可以分为相互关联、彼此互证的三组。
第一组论文关注的是形而上的韩愈。刘真伦的《韩愈的宇宙本体观念》,追源溯流、气象宏大,为我们亲近哲学意义上的韩愈,把准韩愈思想、韩愈思维的特点与根本,提供了坚强的支持。张弘韬、张清华的《“修辞明道”与“文以明道”新议》,指出韩愈在“文以明道”基础上推陈出新的“修辞明道”,使得韩诗成为“百代文宗”,使得韩文成为“天下王法”,换言之,“修辞”是韩愈诗文标新立异、开拓创新的关键,也是我们品味韩愈诗文的钥匙。而与这个问题相关联,雷恩海的《唐代古文运动的经学本色》,为我们描画了韩愈时代的学术背景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的文化背景;雷恩海、曹志坚的《二十世纪以来<左传>文学研究平议》中的相关回顾,为我们定位韩愈古文承上启下的地位设立了坐标;鄢文龙的《韩愈修辞理论之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则为我们提供了有关韩愈修辞理论与修辞实践的诸多例证。其他如韩晓佳所论韩愈振兴儒学、倡导道统的功绩,张洪涛所论韩愈法制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邓涛所论韩愈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田菁所论韩愈道统论的产生及其对于当代的启示,欧阳峻峰所论韩愈文化的本质特征与当代创新,都能做到融通古今,思考韩愈对于当今的意义。至于王惠敏以孟州为例,所议韩愈研究与韩学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也颇具启发与借鉴意义。
第二组论文关注的是形而下的韩愈,也就是围绕韩愈具体事迹的研究。如刘宁的《国学学官经历与韩愈的师道观》,由唐代国学生员的复杂状况而论韩愈提倡师道的现实用心与思想追求,可以说是知世论文、知文论人的范例,为《师说》名篇作了绝好的脚注。杨丕祥旧题新做的《略论韩愈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分析相当细密,显示了从政者“理解的同情”。诋斥佛教的韩愈与高僧大颠的交往,是韩愈生平行实研究中的著名难题,詹树荣、张家庆的《韩愈与大颠交往的原因及影响》一文,考辨珍贵资料,讨论各家观点,而由人之常情、彼此投契等方面,为这个难题的解说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途径。耿则伦的《漫议所谓“韩碑”被弃疑案》,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见于诸多文献记载的韩愈“平淮西碑”被毁事件,我们一般都不怀疑,而经过该文的一番考证,似乎确实存在不少疑点,由此得到的启发是,围绕韩愈的考证空间,仍然很大。至于高长文、敬一萍的《显耀孟州两侍郎》,李纯宏的《韩文公鸢飞鱼跃考》,刘群的《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诗说韩愈之三》,高建青的《韩愈与袁州论考》专著介绍,也各自丰富了我们对韩愈相关史迹地的认识。
第三组论文关注的是韩愈的诗文,这是介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韩愈,也是传统的研究领域。徐乐军的《从韩愈<赠张童子序>一文看唐代乡试规程》,拓宽了唐代乡试的史料范围,其追求以文补史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陈耿之、林泽茂的《从<祭鳄鱼文>看韩愈的文学创新思想》与刘荣德的《韩愈在潮除鳄浅析》两文,可以对读,其中不同的观点,可以丰富我们的认识;叶彩霞、吴小元的《论<楮先生传>与韩愈<毛颖传>的异同》,不仅选题有趣,而且具体落实地证明了韩文的深远影响。以上是韩文。关于韩诗的论文,主要出自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文章得出的认识颇有价值,如吴振华所论诗歌色彩意象反映了韩愈深厚的文化意蕴,韩善滨所论诗歌问句艺术塑造了韩愈坎坷不平、上下求索的形象,黄金灿所论韩诗用韵强化了韩愈诗风乃至为人的险硬、古劲、端雅的形象,至于王嘉馨联系孟子与葛小禾、韩震军联系《史记》为韩诗立说,加深了我们对韩愈之行之道之文之诗上承先秦秦汉的具体认识。
就讨论后世的韩愈的论文言,涉及到了北宋梅尧臣(李菁)、欧阳修(傅明善)、南宋朱熹(谷曙光)、清朝叶燮(杨国安)、高澍然(郝润华)、民国林纾(张弘韬)、李健吾(丁恩全)、王冶秋、谢无量、陈子展(李伯瑶)等等,都属于“大家研究大家、巨人评点巨人”的范畴,这对于研究的双方、评点的双方,都是相得益彰的。由这组论文,我们可以感受到韩愈不仅属于唐代,也属于后代以致现代。而由韩国李钟汉的《韩国如何评论韩愈在儒学上的地位》,我们又能切实感受到韩愈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李钟汉的论文指出:在唐代超一流作家中,“在诗文两方面对韩国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一个就是韩愈”,而这与“从高丽末期起持续到朝鲜王朝的排佛崇儒政策最符合,所以韩国的评论家对韩愈的儒学家形象颇感兴趣与关注”;再由洪本健的介绍,则李钟汉教授又正仿佛朝鲜时代的那些评论家。
就讨论宣城的韩愈的论文言,数量虽然不多,但其开拓之功、创新之意,值得我们敬佩。王景福的《韩愈研究于宣城的现实意义》,涉猎广泛,内容全面,在韩愈及韩氏家族与宣城的过去、现在、未来等各方面,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线索、预留了空间;陈虎山与陆再奇的两篇论文,在史实、影响、环境、背景等各方面,颇富钩沉索引的贡献,显示了地方文史学者在相关研究方面的特别优势;而由尚振明的“新闻报道”——《弘扬韩愈文化的又一支劲旅:记宣城市访问韩愈故里》,我们又会升腾起一种感动,宣城人民对韩文公的敬重,宣城学者对韩文公的研究,宣城政府对韩文公的重视,三者结合,使得宣城的韩愈研究、宣传、开发、利用,是完全值得期待的。苏金涌探究了韩愈在宣城的生活,指出宣城是韩愈亲情寄托的地方、安心求学的避风港,韩愈的古文也源于宣城,并对宣城韩愈文化的研究开发提出了多点建议。毕宝魁、梁永照、尚彩凤、宫来忠的文章,也在宣城与韩愈关系的研究上锦上添花。而李菁的《过而不化:韩愈在宣城的文化遭遇》,尤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文章由后世的接受、书写、记忆、遗忘、忽视等方面,提醒我们注意名士的地望、成长地、贬谪地及其在文化史上的不同意义,文章充满着新史学的思维与锐气。胡阿祥的《宣城之韩愈前史:江南奥壤,山水诗都》,意在为本次研讨会的韩愈主题提供地理与文学方面的背景资料,同时希望“江南奥壤、山水诗都”能够成为宣城得到公认的地理象征与文化符号;文章亦就韩愈与宣城的关系发表了两点看法:首先,韩愈在宣城的五年,立下了继承韩氏从政传统、光大韩氏文学家风的志向,而艰难的家族经济状况,也使韩愈意识到了入仕的迫切,从而更加刻苦自励地读书。我们可以认为,正是宣城的五年,培养了韩愈的壮烈志气,积累了韩愈的才艺功底,这是韩愈学业有成、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其次,在多如满天星斗的宣城历史人物中,韩愈既具有典型代表意义,也与其他几位“太阳”、“月亮”级别的关键人物相互关联。比如南朝的谢朓,联系着城中的谢朓楼,是宣城名头最响的历史人物;唐朝的李白,联系着城边的敬亭山,是宣城最为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桀骜不驯的李白,一生低首、长忆谢朓;同样自视甚高的韩愈,则对李白素所钦慕;而李白对韩愈父亲韩仲卿的才能与政绩,又是备极赞美,韩仲卿在宣城置有庄园,宣城的庄园养育出了中国的超一流人物韩愈。如此,谢朓、李白、韩仲卿、韩愈,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谢朓楼、敬亭山、尚待考证的韩氏庄园,彼此勾连,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丰富了宣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山水人文旅游资源。
三
在会议总结阶段,著名文化学者、汕头大学教授隗芾先生吟唱诗作,表达了对这次盛会的感言,并就宣城竖起“山水诗都”的旗帜,提出诸多建议。胡阿祥在全面肯定会议之学术成果丰硕、学术质量优越的同时,还表达了两点感受:
感受之一,这是一次令人欣慰、启发良多的会议。在韩愈韩文公的相关史迹地中,孟州、潮州实力雄厚、工作丰富、成效显著,阳山、宜春随后加入,在文献的收集整理、古迹的发掘整修等等方面,表现可圈可点。令人欣慰的是宣城。从2014年宜春会议的观摩,到现在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从敬亭山南麓一方宝地的赠予韩愈、建设韩愈文化园,到系统全面深入细致地追寻宣城大地上的韩愈、落成韩愈纪念馆,宣城的所作所为,颇有后来居上、后出转精的气魄与追求。宣城的历史名人很多,宣城的自然山水很美,宣城的工作善于抓重点,如山水诗着重谢朓,敬亭山着重李白,历算着重梅文鼎,书画着重苦瓜和尚石涛,加上现在开始重视的韩愈,相关工作都做得很有力量,相关研究都颇能伸展。可以说,韩愈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地越来越多,地气越来越足。我们为宣城的加入而鼓舞,我们为宣城方面政府、学会、学者的高效互动、卓有成效而启发良多。
感受之二,这也是一次有所遗憾、感觉紧迫的会议。遗憾在于,现在的韩愈研究会中,青年学者的比重偏小,在研究会中发出的声音偏弱,文史比较,史学背景的中青年学者也偏少。而在韩愈落地的“五朵金花”中,阳山方面亟待培养中青年接班人,宜春方面亟待争取政府的支持。对于这些方面,尤其是研究队伍的建设与地方力量的优化,韩愈研究会的工作班子应有高度的紧迫感,并尽快找到解决的途径。
(作者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