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天高云淡,显得分外迷人。
千灯浦水面开阔,安静伫立。出门赶早集的村民,或推着自行车,或推着电动车,沿着桥两侧的石板路缓缓而行。站在桥上,放眼望去,一排排粉墙黛瓦的农民翻建房格外亮眼。
桥相传建于宋元之际,由一名卖豆浆的吴姓人士捐建。历经岁月打磨,几经修缮,如今,这座单孔石拱桥成为吴桥村传承善爱文化的一张珍贵名片,在斗转星移中见证着村民幸福生活的变迁。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保留传统元素,融入现代理念,坚持以风貌留住形、文化留住魂、宜居留住人,打造古今相宜的新版“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富有时代感、乡村味的“吴”边风月。
清清小河流淌人间烟火
撑着遮阳伞,跨过桥,67岁的村民脚步轻快。过桥后,再走100米,就回到了娘家,她时不时要来照顾91岁母亲的生活起居。
从小在河边长大。她的娘家位于村口,新翻建的楼房宽敞明亮,旁边矗立着一座“融昌坊”牌楼,上书一副对联:家和万事兴,国强百姓安。“这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真实写照。”
水是村的灵魂,也是村的生命线。历史上的桥曾经是个镇,依靠发达的水系交通,商贾云集、舟车辐辏,有古树撑霄、双虹卧水、云岫钟声、淀湖帆影、东墅梅花、西林枫叶、花笑看棋、紫云寻菊八景之胜。
然而,随着工业化推进,水和河道承载越来越大的压力,整个村庄一度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水乡必须治好水。,推出“党群桥”特色党建品牌,以“架一座红心桥、拧一股红主绳、聚一支红队伍、留一抹红乡愁”为着力点,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和村民群众“主人翁”两个支点,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人居环境提升,推动沿岸企业加大治污力度,加快河道疏浚,实施雨、污、水管道分流改造,并对河岸进行美化亮化,重现昔日的江南水乡美景。
站在桥上举目四眺,新建的农民别墅粉墙黛瓦,大多立足原有位置自然排列。虽然没有整齐划一的壮观,但在以岸为邻、傍水而居中,形成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构成一幅气韵灵动的江南水彩画。
农家小院配有景观菜地
桥自然村穿村而过。沿着河岸走一圈,村民庭院内外种植的格桑花、百日菊、月季花等争奇斗艳,玉米、绿豆、辣椒、秋葵等农作物更让人印象深刻。
妇女主任正弯腰给屋前的菜地浇水。玉米秆已长到一人多高,辣椒也挂满了果实。“我们不是为了吃,主要为了好看,”她说,“近两年,村里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亲戚朋友来串门时直夸‘你们村是最漂亮的’,村民们感到特别自豪,种菜也是为了美化。”
在推进农房区域组团翻建的基础上,注重局部规划,通过腾笼换鸟的思路,整合闲散田地10余处,将超标腾退的土地重新利用,特意为每户村民在房屋周边预留一片空地,深入开展“美丽菜园”创建、“美丽庭院”星级户评选,鼓励村民进行创意布置。
“乡村就该有乡村的样子,乡村就该有乡村的味道。”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说,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重在“特色”和“田园”二字。“农村虽然需要强化管理,但也应尊重农民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不能一味追求推倒重来,更不能建成城市社区。”
尊重不等于随意,放手不等于撒手。在每家每户的庭院前,一黑一绿两个垃圾桶时刻提醒村民进行垃圾分类。还在每个自然村设置一处垃圾分类亭,并配备2名垃圾分类专职保洁员,每日入户收集处理分类垃圾,并针对租住户多而导致垃圾产生量较多的农户,有针对性地增加收运频次、增设分类垃圾桶,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人居环境整治,重在常态长效。党委副书记介绍,组建“绿色筑梦”行动支部,党员干部认领六大责任区,根据划区定责的原则,在垃圾分类处置、人居环境提升、安环消巡查中做好政策宣传告知及沟通引导工作,并依托本村“老干部冲锋队”,引导村民群众共同参与、共促提升。
同时,由村干部、网格长、村务监督委员会、党员等组成考评队伍,引导、指导、督导村民创建,使村民改变陈规陋习,规范物品堆放行为,融入低碳环保生活理念,自觉维护和巩固菜园、庭院创建成果,实现美丽桥共建共治共享。
取土坑变为乡村后花园
往自然村深里走,村里自聘的10多名环卫工人散落在绿化带中拔除杂草。曲径通幽处,视野突然开阔,一个形如琵琶造型的湖泊进入眼帘。河面上,睡莲成片,三四只野鸭尽情游弋,不时可见白鹭掠水而过。
在创业的他,一有空就会带着2个孩子来这里散步。站在亲水平台上,孩子们盯着湖里的小鱼可以一看10多分钟。“我们无意间发现了这个好地方,感觉很干净很有自然气息,人也不多,在这里走一走,可以沉淀身心,感觉轻松平静。
这里曾是一个取土坑,如同一块巨大的伤疤。结合乡村文旅发展规划,建设农民湿地公园,与临近的大唐生态园融为一体,形成“田园客厅”休闲体验区,成为村民的天然氧吧和美丽后花园。
以此为载体,积极建设“村民之家”“家益站”,提供便民志愿服务的同时,进行特色农产品展销,打造水乡市集。同时,深入挖掘“四烈士”红色资源,建设烈士公园,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阵地。
还因地制宜盘活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升乡村的独特内涵。在村入口旁,一座利用废弃空地修建起的农民小游园风景秀丽、错落有致。一堵仿造型的装饰墙南北陈列,一端指向千灯新镇区,一端连着乡村,象征着城乡融合发展齐头并进。6个磨盘从本地农户处收集而来,寓意“丰收”,展现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乡愁记忆。
“除了房子面貌焕然一新外,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农房翻建、基础设施更新、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推进,以打造特色田园的‘最美窗口’为起点,走出一条古韵今风并存的新桥之路,带领村民尽享幸福生活,提升幸福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