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海边的人可能不太理解内陆人民对看海的执念,还有海鲜在日常饮食体系里的崇高地位。就像我们这些东北人同样不理解南方的朋友们专程在冬季过来看冰看雪感受严冬,心说这天寒地冻得有啥好看的呢?!围城就是这是这样形成的,城里城外相互羡慕却不知道对方的不便之处一样。旅行就成了打破“城墙”阻隔,相互了解的直接途径。对东北来而言,这个“城墙”在现实中对应的大抵就是因为不了解、不理解而造成的一些误会误解吧。所以说,面对面总好过背对背。
即便在东北地区内部,也是有相应的“围城”存在的,那就是海鲜与海。虽然东北也有海岸线辽宁也是一个沿海省份,但相对于关内东南沿海各个省份而言在当下的舆论、认知环境里的存在感相对要小一些。以至于提到海边,第一反应就是大连第二选择便是北戴河。尤其是北戴河,在我小时候那有限的大众认知里是疗养胜地、更是海景里的泰山北斗。当时能有机会到北戴河休养游玩,从侧面可以证明当事人有一定的级别,至少所供职的单位福利待遇那是相当滴不错。印有“北戴河”字样跨栏背心、搪瓷缸子、旅行手提包等物品,也是证明到此一游的纪念品和略带有显摆的礼物。在当地见到吃过的海鲜,也足够在未来回去的日子里成为谈资说上一阵子了。
东北最东省份的土著,小时候能吃到的水产鱼鲜基本都是本地产的四大淡水鱼(青草鲢鳙)为主,还有鲇鱼、黑鱼、泥鳅、淡水虾、其他各种小杂鱼等等。日常做法也是煎、炒、烹、炸、炖和生拌各种淡水渔获,至于海鲜完全没有概念那是存在于广播里、电视、报纸杂志上的东西。如果一定要说现实中能接触到的海产,那就是盒装的虾片、废纸状一样的干海带、虾皮和散装的火锅底料了。因为淡水鱼鲜饮食关系的缘故,即便这些海鲜干货制品散发出来的味道都觉着特别腥。
人生中第一次吃对虾是小时候随着老妈回到她的老家过年,在春节的宴席上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炕上摆了一桌,等到做好的一盘对虾上桌之后立刻成了我们的关注的焦点。我们这桌吃饭的孩子里岁数相对大一些的,让我们在他数一二三之后再吃。于是乎围着炕桌吃饭包括我在内的这群孩子,立刻屏息凝神等待命令。等听到“三”这个数之后,一堆筷子瞬间立马插进对虾盘子里……。我因为手小拿不住筷子,越着急越夹不起来大虾,眼见对虾越来越少就快光盘了情急之下端起碗抄着筷子在盘子里一划拉,两大一小三只海虾被我娄进碗里,至此一战成名!本文由百家号作者:好吃社奇遇记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随着时间线的推移和社会发展,市面上的海鲜鱼类也逐渐多了起来。尤其在冬天气候的原因便于水产肉类额保存,整条且速冻成大块的带鱼,还得是大连产的也成了各家各户和企事业单位年终福利的必选,以至于有些时候每家每户做晚饭的时候会散发出不同做法变化出的各种不同版本的鱼香。后来带鱼已不能满足需要,鲅鱼、大马哈鱼、乌贼、八爪鱼叫得出来叫不出来的各种冰冻海鲜也集中登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只是售价在收入的占比重还是比较高,包括带鱼在内这些速冻海鲜还是作为冬季年货里“奢侈品”一样的存,平时吃还是需要节制一些,因为这些“硬货”在年夜饭里是要作为压轴出场准备的。
后来因缘际会来到了辽宁的中心奉天城(沈阳),发现这里的饮食虽然大同小异但在吃鱼这件事上和东侧这两个省份截然不同。沿海省份靠海吃海,饮食结构里的鱼也是以海鱼为主淡水鱼反而相对少见。问过很多当地人不吃淡水鱼的原因,也是一个字“腥”具体来说是一股子土腥味。本文由百家号作者:好吃社奇遇记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这就很有趣了,对我们这些生长在内陆的东北人而言,吃不惯海鱼也是因为腥一股海腥味。所以,同样的“海腥味”在辽宁是“鲜”,对于我们则是“腥”,对淡水鱼的饮食认知也是如此这般天差地别。
感谢物流运输体系的发展,现在每年每次回老家现在即便在最热的时候也能在商超里随时买到鲜活状态得各种海货水产,到饭店吃饭除了传统的各种炖鱼也有海鱼对虾海螺等等这些可选。即便自己在家做也没有了之前曾有过的那种对高端食材的敬畏与仪式感,虽然相对辽宁这边略贵一些但纵向比照之前可是要亲民多了。
【你的【关注】尤其转、评、赞三联等信息回馈,是作者继续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