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昆仑山一直是我国所有大山中最为神秘的一座山,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偏僻,周边是几千公里的无人区。
另一方面就是多年继承下来的神话传说,相传人首豹身的西王母便是在此修建的王宫,炎黄大战蚩尤的地址也是在昆仑山。
昆仑山下方圆数百里,人烟罕至,只有途经藏线的赶路人才会偶尔目睹到昆仑山下的风景。
随着时间更迭,昆仑山的神秘面纱也在逐渐揭开,曾经的人迹罕至也有所转变。
尽管如此,在大部分时间,昆仑山下依旧是十分冷清。
但一些游客在途经藏线K324路时,会发现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生活条件下,竟然修建着一个红色的木屋,门前还站着一个妇人朝着来往的游客招手。
这名妇人名叫杨丽,在昆仑山下生活已有20年,在这20年里,很少有人能够和她聊天谈心,大部分时间都只有海拔600米的昆仑山和她相互陪伴。
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没有几个正常人能够坚持下来,杨丽也同样如此。
数十年来,杨丽的存在给这片人烟罕至的无人区带来了一丝人情味,周边驻扎的军人也早已和她熟识,每逢有军车路过都会给她远远地敬礼,致以崇高的敬意。
来往的路人每当路过木屋时大都会下车和杨丽聊上几句。
一方面是为了给烦闷的旅途添加几分乐趣,一方面是感受一些杨丽数十年在这种环境下坚持至今的执念是何等的强大。
而在这样一个地方,杨丽面对最大的困难就是食物的短缺。
好在随着新藏线的成功修建,南来北往的路人较多,在他们的帮助下,杨丽才得以坚守至此,成为了这片无人区的一段佳话。
01 神志不清,执念依旧
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发布,西方地区的经济也在大力地发展,杨丽坚守昆仑山数十年的事迹也传遍了大江南北,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
一些前往昆仑山探险的游客每次都会前往杨丽的住处,和她聊上几句最近的生活,寻求她的祝福。
在昆仑山神秘面纱的笼罩下,杨丽几乎可以说是最了解昆仑山的人了。
她的事迹也引来了一些记者的关注,为此特意不辞万里前往杨丽的住处对其进行专门的采访。
但多年来的孤寂生活早已使得杨丽神志不清,而她来到此处定居,一待就是数十年的缘由,只能从她的只言片语中进行猜测。
据相关人士在查阅相关资料之后,结合杨丽的描述,终于得出了两个结论,但究竟事实如何,或许只有杨丽自己才知道。
一个结论是说在杨丽前往昆仑山定居之前,这里最大的事情就是藏线的修建,而杨丽的丈夫便是当时前往西部修建藏线的工人之一。
彼时的杨丽和丈夫一起来到昆仑山下修建这条连通整个藏区的公路。
但由于彼时的工业水平相对落后,再加上地势的险峻,因此机器能做的事情非常少,绝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人工去完成。
由于常年的人迹罕至,使得昆仑山下的地质疏松。
在一次施工时,地面发生了坍塌,杨丽的丈夫不慎陷入了塌方处,再也没能爬上来,永远地埋在了昆仑山下。
杨丽面对丈夫的牺牲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在这种巨大的悲痛之下逐渐失去了心智。
彼时的她还是一名年轻女子,但她不愿让丈夫一人冰冷地躺在昆仑山下,因此心中的执念促使她不愿离去,一直在昆仑山下陪伴她的丈夫至今。
这个结论也是最有依据的,在修建藏线的那段时期,为了尽早地完成工作,前往修路的工人可谓是来自五湖四海。
再加上这个工程本就绝非短期能够完成的,因此很多工人都是夫妻二人共同前往。
在修建藏线的过程中,本就危险重重,但为了生活,为了国家西部的经济发展,这项工作总要有人完成。
对于国人来说,彼时承受着巨大风险修建藏线的工人们,不仅是完成了他们的工作,更是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他们也称得上是英雄,为此失去宝贵生命的工人们便是烈士。
如果没有他们,如今的西部地区绝对没有这般的经济水平,这片无人区或许依旧人烟罕至,昆仑山的神秘面纱也无人能够揭开。
第二个结论便是因为她的儿子,彼时杨丽的儿子立志参军报国,在驻扎昆仑山时发生了意外,为此永远地留在了昆仑山。
但想来这个结论并不属实,如果她是英雄的母亲,绝对不会这么多年依旧没能证实她的身份,让她孤苦伶仃地生活至今。
当地的政府也曾多次前往昆仑山下确认她的身份,由于杨丽的来临并没有人知道,周边也没有邻居,唯一的方法就是从她的身上找到线索。
但毕竟年代久远,杨丽又神志不清,因此确认身份的工作难以展开。
在这数十年来,当地的管理部门出于对杨丽的安全着想,多次劝说她离开这片无人区,前往居民区生活。
但却不知为何,尽管杨丽神志不清,但她却不愿离开这片地区半步。
对于这片无人区,杨丽有着超乎寻常的执念,她来到昆仑山下定居也绝非偶然。
就如同《孟姜女哭倒长城》一般,她和昆仑山一定有着特殊的故事,这也是她这么多年来坚守至今的原因。
02 心中执念,终成“女神”
时至今日,杨丽早已经从曾经的年轻女子变成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妇人,恶劣的天气也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众多的印记,她原本挺拔修长的身躯也逐渐褴褛。
20年,杨丽身边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唯一不变的是那份守卫这片地区的执念。
20年,人这一生能有几个20年,哪怕神志不清依旧不忘初心,哪怕条件再苦依旧不愿放弃。
对于杨丽和昆仑山之间,不仅是昆仑山陪伴着杨丽,也是杨丽陪伴着昆仑山啊。
如今的杨丽早已凭借着数十年的守候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昆仑女神”。
这个称号的相信只有周边驻扎的军人才能够明白,而杨丽本人也成为了昆仑山的标志。
一些前往昆仑山的探险者,不辞万里来到这片无人区,他们的目标就是杨丽所在的红色木屋,看到这座木屋,他们就知道自己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虽然杨丽神志不清,说起话来也不流畅,但并不影响这一路颠簸而来的游客们看到她时的那一份由衷亲切。
一些曾见到过杨丽的游客都会感觉到,虽然她神志不清,但她的为人却是十分善良。
每当有来往的路人经过木屋的时候,都能够看到她站在门前向他们招手,这种行为也让他们烦躁的内心得以平静。
在这样一处人烟稀少的地区,除了眼前的公路就只有周边的数百公里无人区。
在这样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地区,杨丽的存在无异于黑暗中的灯塔和沙漠里的绿洲那般令人感到温暖。
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高速发展,一些挑战者会选择徒步西藏以彰显他们的意志力。
一些不知道徒步西藏是何种概念的观众可能认为这并不难,但其实不然,先不说其他地区,单是青藏线就有一千一百多公里。
想要完成这个目标,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这些徒步西藏的挑战者,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根本不可能完成。
尽管难度如此之大,网络上却依旧有着不少的挑战者,这些挑战者有一部分的目标就是杨丽的住所。
杨丽20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昆仑山,这份执念绝对不比完成徒步西藏要弱,和杨丽的合影也成为了他们坚持数年的梦想。
时至今日,杨丽已经不再是昆仑山的“借宿者”了,她已经成为了昆仑山的一部分,她能够有今天这种评价,就是源于她在这片无人区生活数十年的执念。
李贺在《昆仑使者》一文中曾经写过:“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让天下人伤心的不是别处,正是陵墓上方悬挂着的一轮明月。
这难道不正是杨丽这么多年坚守至今的真实写照吗,她在此守卫数十年,不为名,不为利。
如果不是网络传播和国家的经济交通水平提高,或许杨丽的事迹将会永远地埋葬在此处,只能由风声将这段情谊讲述给昆仑山的生灵。
杨丽失去了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20年,却换来了一生的心安。
每当有路人停留在木屋前和杨丽聊天时,他们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杨丽那张带有岁月划痕的脸庞所洋溢着的温暖笑容。
这份温暖的笑容和她的心智无关,是她发自内心地满足和心安,尽管她和常人相比几乎失去了一切,没有朋友,没有家人。
如果没有来往路人的援助,没有给她留下来足够生活的食物和饮用水,或许她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前往了另一个国度。
就着这般一无所有的她却依旧能够流露出极具感染力的笑容,对她而言,这种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人各有命,相信杨丽变成今天这副模样一定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这些经历无疑是不幸的。
这些苦难击垮了她的心智,却并不能摧毁内心深处的守候。
正是内心深处所守候的这份温暖,才使得她能够在这般恶劣的生活条件下依旧能够流露出这世间最美好的笑容。
许多得知杨丽事迹的人,都对她的这份执念震惊不已,甚至不辞万里来感受她的这份执着。
20年来,杨丽见证新藏线的变化,从修建到完善,也见证了南来北往的车辆越来越多。
一些面临着生活严峻考验的路人也愿意将心中的烦闷讲述给她,虽然得不到回答,但看到杨丽脸上的笑容,也能得到不少的宽慰。
03 小结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路平坦,也不会一路坎坷,最重要的是面对不同生活的态度。
困难只能击垮一个人的身体,并不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只要拥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心中的执念便能帮助你面对一切挑战。
“昆仑女神”杨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执念的强大之处。
来往的行人大都会停车给她一些食物,陪她说上几句话,途经的军人也对她的执着肃然起敬,敬礼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