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的天津古镇宜兴埠,流传着一个有关碧霞宫的美丽传说。
话说清末咸丰年间,天津北塘刘老六,家有大渔船,全家二十多个壮劳力,勤劳本分,家业富足。有些小门小户的渔民,遇到大事小情求上门来,刘老六总是尽力帮助。刘老六信奉妈祖娘娘,早晚三炷香。
一年仲秋,天高气爽,海边鱼虾捕捞得不多,船老大刘老六与大家商量,说船若再向深海航行,或可多打些鱼虾。大家见船老大有此心气,天气又好,便说:“听您的!”于是,帆凭风力,帆推船行,一个多时辰,这条船已远离了所有渔船,开始了深海区捕捞作业。一切又是那么顺利,网网收获颇丰,全船的人从心底高兴……但就在他们满载而归要返航时,刹那间,乌云密集,狂风肆虐……大渔船在海浪中犹如一片枯叶,一会儿被抛向天空,一会儿又被砸进深不见底的旋涡底。渔船在浪尖上颠簸,在旋涡里挣扎——大家在刘老六的率领下,早已封死船舱,把紧舵杆,与风浪进行搏击——但是谁都明白,这样下去,渔船倾覆只是早晚的事。船上的人谁也没经历过这样险象环生的场景。刘老六跪在船头不停地祷告:“大慈大悲的妈祖娘娘,救救我们吧!您给我们指条明路,我们一定万死不辞地报答您!”在他祷告的时候,天空中挟电携雷,突然射出一道耀眼的电光,刘老六不禁抬头凝神谛视,只见空中呈现出了海市蜃楼,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庙宇现于眼前:庙宇前、中、后三进式大殿配制颇为壮观。庙宇牌匾上隐约显现出三个金灿灿的大字,刘老六本就识字不多,加上紧张,头一个字没认出来,后两个字他认出是“霞宫”。看罢二字后,他想再仔细辨认头一个字,可惜大庙宇转眼即消失得踪影皆无……
刘老六闭眼仔细咂摸刚才发生的一切。倏然间,他急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面对茫茫沧海,面向正东方向,合掌躬身,叩首揖拜,发愿立誓大声许诺:“妈祖娘娘,您如果显灵救了全船的人,我就是倾家荡产,历尽千辛万苦,也一定要找到您给我们‘点拨’的那座神庙,在庙前立起百尺高大旗杆!如果日后食言,您就惩罚我们吧!让我们葬身鱼腹!”刘老六许下大愿,立下狠誓!
没等刘老六话音落地,风浪骤减,渔船迅即平稳下来,方才夜幕垂落阴霾如铅,瞬间就满天祥云,阳光普照。冥冥海天之间,似乎真有神灵。
刘老六上岸后,变卖了除住房和渔船、渔网之外的其他家产,并让大儿子带领大家出海打鱼。他则领着二儿子、老儿子,带上变卖家产的全部钱财,寻找带有“霞宫”的庙宇。半年多,他们在全国找到了几十个带“霞宫”的庙宇,但都与他在海市蜃楼中看到的庙宇不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他们终于在宜兴埠找到了碧霞宫。刘老六发现碧霞宫和他在海难中看到的一模一样时,他既激动又兴奋,喜极而泣。当他把来意告知碧霞宫的道长时,道长为其虔诚与执著而感动。
刘老六用重金托人购买上等珍贵楠木,在老道长指点下请来能工巧匠,一个月后,百尺旗杆矗立于碧霞宫门前。旗杆顶端镶嵌着用金属锡铜制作的宝葫芦。旗杆高一百三十余尺,风和日丽的日子,方圆几十里都能看到,堪称当时宜兴埠的标志性建筑。这个旗杆与碧霞宫在上世纪70年代毁于“文革”中,但碧霞宫与刘老六的传说,仍为人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