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衡阳是一个名气相对较大的城市。北宋名臣范仲淹那首家喻户晓的词《渔家傲-秋思》就提到了衡阳。其上阕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因为这首词(也包括其他方式),衡阳可以说大名在外。
范仲淹为什么要写“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其他城市不可以吗?大雁在天上飞,难道还要特别关注要到哪座城市打尖住店?其实很简单,因为衡阳拥有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在衡阳城南有一座回雁峰,自古就相传北雁至回雁峰时不再继续往南飞了,留在衡阳过冬,春天到了就从回雁峰回到北方。古人称南岳七十二座山峰中,回雁峰为诸峰之首,位于今衡阳市雁峰区。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南,按顺时针方向接湘潭市、株洲市、郴州市、永州市、邵阳市、娄底市,面积约1.53万平方公里。有意思的是,以上提及的这些市的地势相对都较高,而衡阳市则正好位于这些城市中间的相对低地部分,虽然衡山海拔1300米。衡阳市主城区位于湘江西岸,湘江之于湖南的意义不用多说了,湖南的简称“湘”源于此江。
衡阳(主城区,下同)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但东距江西省不远,为罗霄山以西的重镇。同时,衡阳南距广东省也不远,南隔五岭就是广州的北面门户韶关,过了韶关不远就到广州。再同时,衡阳西南距离广西也不远,出湘江以西过永州,就到了古代著名的军事重镇桂林,就是现在那个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如果我们东以罗霄山为界,南以五岭为界,西以雪峰山为界,会发现这里呈一个“凵(读为砍)”型,中有湘水流经,而衡阳又居(这段区域内的)湘水之中,衡阳有多重要,不言自明。
古人对衡阳在地理位置上的评价是,“衡阳扼荆湖南北,引交(越北)广为颈,更有衡山为后,湘水在前,为湘东重镇。”衡阳在上述地区中处在一个中间的位置,比如说从广州要去湖北或更北的中原地区,最便捷的通道就是走衡阳,经湘江北上。如果有势力在衡阳卡一刀,岭南地区的北上通道就要被切断。相同的道理,如果从江西宜春方向南下两广,一般也会出武功山经湘江南下至衡阳,再取道入粤。在这片区域,衡阳的位置相当于黄淮地区的徐州,也是四战之地,谁占徐州就等于占据了十字路口,衡阳也是如此。
图-俯瞰衡阳
在东汉末年和三国前期,衡阳还不是地级单位,但在衡阳西郊设有酃县,可以视为衡阳主城区的前身。酃县扼守湘江与耒水、承水的三江汇合处,是长沙方向南下交广地区的必经之地。刘备得到湘南四郡后,就派诸葛亮南下收诸郡钱粮。诸葛亮的临时指挥中心设在哪呢?就在酃县西郊的临烝。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刚取得益州(西川)的刘备与江东孙权中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归吴,南郡、武陵、零陵归蜀。衡阳正好卡在吴蜀在湘水分界线的相对中间位置,这里对东吴守住重镇长沙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同时,酃县也是东吴从长沙方向南下控制交州的交通要道。蜀国控制酃县,北上可威胁长沙,南下可威胁交州,这是孙权断然无法接受的。酃县虽然重要,但也没有设郡,直到吴少帝孙亮太平二年(公元257年),东吴将面积较大的长沙郡分为衡阳郡与湘东郡。
有意思的是,衡阳郡的治所并不在今衡阳主城区,而在湘潭市主城区以西。不过湘东郡的治所则放在了今衡阳主城区,晋宋因之,是南朝的一线大郡。宋太宗就当过湘东王,当然这个宋太宗不是赵光义,而是南朝宋明帝刘彧,庙号太宗。另外,南朝梁元帝萧绎也当过湘东王。萧绎名气不大,但他的王妃留下一个成语,你一定知道,就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徐娘就是湘东王妃徐昭佩。
现在的衡阳,卡在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与珠三角城市群之间,南北皆可受到辐射。衡阳除了湘水之利,京广铁路、京广高铁都经过衡阳,可以说前景非常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