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最高的双子塔到星形屋顶的清真寺,从灯火通明的繁华口岸到异域风采的天后宫,行走在现代与古老交汇的神奇国度,你会感受到包罗万象、热情缤纷的真实所在。深耕大马五载有余,森林城市充分感体验了大马的独特民俗风情,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从文化的角度揭开这片土地的神秘面纱~
有一种全民放假叫做“你赢了”
马来西亚有着令人愉悦的节日文化,不仅有农业丰收庆典,还有哈芝节、大宝森节(Thaipusam)等宗教传统节日,甚至国家代表队在重要赛事中取得胜利也会给大马民众放大假。
有一种当地传统舞蹈像恰恰
大马广为流行着一种名叫Joget的传统舞蹈。无论舞步或音乐都和恰恰舞曲极为相似,节奏明快、舞步简易,特别活泼而又易于参与,会经常出现在大型庆典上。
有一种见面礼叫做萨拉姆
无论男女,马来西亚人一般都接受握手礼,但在见面介绍时,有些穆斯林女性仅对男士报以点头和微笑。女士未伸手,男士不可主动握手。传统问候方式称作萨拉姆(salam),类似于双手握手,只是没有握的动作。男士伸出双手,轻轻触碰对方伸出的双手,然后将双手放到胸前,表示“衷心问候您”。游客应当互致萨拉姆礼。
有一种神奇服饰叫做“马来式”穿搭
在大马,目前主要的传统服装是巴迪衫,是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而凉,在马来西亚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本土马来同胞大多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女士平日穿baju kurung和卡巴雅(baju kebaya),一般只有在探亲访友或在重大节日时,才着传统礼服,衣宽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纱巾,遮手盖脚且色彩鲜艳,图案别致,样式美观。马来同胞的传统男装是 baju melayu,是一种宽松的束腰外衣,罩在长裤外面。它通常是搭配 sampin——一种罩在髋部的短纱笼。
有一种人情味叫做多元共生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历史文化, 马来西亚融合出了缤纷的种族文化色彩,不仅包含马来人,以及华人、印度人等三大民族,和沙巴、砂拉越的原住民,及殖民时期的欧洲后裔、欧亚人,并且可随处在马来西亚大街小巷听见马来语、英语、华语、福建话、广东话、印度语和各种方言的交谈声,犹如在小型联合国般环游世界的充满生气。
有一种源远流长叫做中马交融
大马华人比例较高,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传统文化与马来族文化交汇形成的独特“娘惹文化”,文化认同度高,行走在街头,你几乎不会存在沟通障碍,这也是众多华人选择定居于此的重要原因。
例如春节,与中国一样这个节日在马来西亚是法定节假日,过年习俗与中国大致相同,每近大年三十,欢庆春节的气氛日渐浓厚,吉隆坡的唐人街张灯结彩,大街小巷有大红灯笼、春联、年画等,热闹非凡。
筑梦海外,深耕本地扎根发展
愿为桥梁,是无数海外筑梦者的心声。作为经济文化传播的桥梁,在推动中马友好合作进程中,森林城市宛如一扇窗口,将来自全球包括中国(含港澳台)、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印尼、文莱、菲律宾、越南、欧美等4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业主聚集在此,提供多元化的跨国交流平台,串联起城市的未来,丰富全球理想滨海人居样本。
深耕大马五载,森林城市尤其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在慈善捐赠方面已累计投入超5300万令吉,包括领养本地7所学校,并资助7个村落等。同时成立海马保护中心,进行海草异地养殖,建设红树林保育公园等,采取各类措施,持续关注原有生态的保护;实施“美丽乡村”计划,捐助原住民,为马来当地学校翻新校舍,提供英语授课课程,为5所国小捐资,为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TM)优秀毕业生提供奖学金,招聘培训大量本地员工,曾获联邦房屋与地方政府秘书长颁发“战略友谊合作之国家社区贡献奖”,是森林城市深耕本地、力肩社会责任的闪亮缩影。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马的缤纷与包容绝对值得热爱生活的你来一次亲身体验。城市不仅是梦想的奋斗场,也是生活的栖息地。森林城市凭借其全球资源平台的加持,以及深耕本地、扎根发展的决心,重置区域及城市价值,让幸福岛居生活灿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