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幅员广阔的中国,提到经济发达地区,大家第一时间会联想到我国东部,尤其是江沪浙这几个沿海省份。平坦肥沃的土地、众多天然的港口,
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如鱼得水
。
以江苏省为例,其经济体量常年位居国内前列,且区域发展平衡。值得关注的是,地势平坦的江苏省(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70%以上)
每年增加的陆地面积却不是小数目
。
江苏省风景
大海在“后退”
,意味着海岸线并没有向内陆延伸,东部地区两千年来陆地面积不减反增,2000多年来,有将近
200公里的海岸线退回大海
,造出了
相当于江苏省面积大小的一片陆地
。
地质学家们发现,2000多年前的
江苏省境内还是一片汪洋
,没有陆地的存在,随着两千多年的演化,大海不断后退,
海平面的水向深海移动
,造就了今天中国东部的版图。
不断后退的海岸线
而近年来对东部沿海地区海岸线的调查发现,在江苏沿海地区,尤其是苏东,海岸线的后退超出了一般规律的范畴,陆地面积正在
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增长
。
大海怎么后退??
大海后退,即海岸线退缩,正是陆地向外扩张的表现。在我国东部的海岸线(主要为浙江、江苏、上海三地海岸线)的变化趋势几千年来保持不变,就是向海洋扩张,而后退的主要形式就是
泥沙开疆
。
在我国东部,长江、黄河、淮河等大型河流上千年的冲击作用
将大量的泥沙搬运到下游或入海口
,海岸线不断退却,出现了大面积的陆地。海岸线作为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是衡量
海陆关系
的
动态指标
。
滚滚黄河
我国的东部大陆海岸线的变化自全新世以来就从未停止,尤其是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受到河流影响显著,丰富的河流流沙,使得
海岸线的变迁尤为明显
。
东部地区哪里的陆地面积在增加??
经过近100万年的演化,海水侵蚀陆地,海岸线向内陆进发已经成为基本的海陆规律,研究表明,
现代的海岸线已经向内陆推进了数百公里
。
但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却出现了
反常现象
,尤其是江沪浙沿海一带,近2000年来海岸线正在持续后退,
陆地面积不断增加
。最为明显的是江苏省,陆地增长面积在2000年里达到了近30000平方公里。
截止到2021年,江苏省的陆地总面积为10.72万平方公里,从世纪初到现在,短短的
20年时间里
,
增加了近5000平方公里
,这样惊人的数据也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江苏沿海地区
随着
全球变暖
,海陆关系正在发生
变化
,海平面的上升使得许多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以保障生存环境。如今部分国家选择
集体移民
,对于部分需要填海造陆的国家来说,增加陆地面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位于欧洲西部的
荷兰
国土面积不大(国土面积41864平方公里,相当于十分之一个四川省的面积),作为世界上填海造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它通过填海造陆获得的土地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
20%
,新造了约
2300平方公里
的土地。但这个数据和我国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20年间新增的陆地面积比,甚至不到一半。
荷兰沿海地区
陆地面积大幅增加的原因?
在地理学界流行着这样的说法:“长江、黄河成就了江苏省,长江成就了苏中和苏南,黄河成就了苏北苏东,
真正塑造了江苏海岸线的,正是长江和黄河
。”导致沿海地区陆地面积增加的
“头号功臣”便是长江和黄河
。
长江
长江流经江苏省南部,虽然
泥沙含量不如黄河
,但他对于江苏沿海陆地的影响丝毫不亚于黄河。在商朝时期(距今约3500年),现在的苏南如南通、常州、镇江等地都没有形成陆地,经过上千年的泥沙搬运过程,在入海口形成了大片
陆地
和
岛屿
,其中就包括中国第三大岛屿,也是
中国最大的河口冲击岛——崇明岛
。
崇明岛
长江的河道相较于黄河更加稳定,搬运时间更长,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入海口北岸(江苏南部)的淤积程度远高于南部。
黄河
在1986年2月,中国著名地理学家任美锷在国家《地理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黄河输沙及其对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的调研报告,首次用详尽的数据阐释了黄河
泥沙输送
对黄海
沿海带地貌
产生的深远广泛的影响。
在这篇报告中,人们注意到了黄河这条“母亲河”在泥沙搬运方面的惊人成效——在当时,黄河每年的输沙量达到
11.6亿吨
,在世界其他地区21条大河输沙量的
17%
。如此数量的泥沙随着河道都被搬运到了如今的东部沿海地区。
黄河
江河入海时凭借自身搬运作用将大量泥沙带到入海口,对东部地区
海岸线的变迁
起到了
关键性作用
。
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断断续续持续了近千年的“
黄河泛淮”
。黄河受到上游黄土高原大量水土流失的影响,在中游河道时泥沙含量已经
超出平均水平
不少,在下游地区泥沙沉积,
河床被迫抬高
。
一旦来到雨季,
流量激增
,常常发生
河道决堤
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宋朝时期最为频繁,由于后世黄河治理策略的原因,(宋、元、明三个朝代对于黄河治理都是侧重保护北边河堤),黄河河水在地势较为
平坦
的南方泛滥,尤其是
淮河流域
。
淮河
在明朝中期弘治年间(距今约500年),
淮河完全成为黄河入海的通道
,大量的泥沙淤积在如今的江苏省沿海地区,正是在这短短几百年间,江苏省沿海陆地面积剧增,其中最快的造陆速度达到了
250m/年
。
人工围垦
清朝末期,1855年,黄河进入渤海的河道出现,彼时“黄河夺淮”已经影响了东部地区近700年。自此以后,淮河流域的
泥沙含量明显减少
,出现了海岸侵蚀的状况。海岸线的倒退使得土地面积锐减,在清朝末期人口剧增的背景下,
人工围垦造陆
的浪潮开始兴起,大量海域被填充。
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分为
挤压引动
和
张裂运动
,海洋和陆地的地貌变化则受其影响,一般来说,太平洋板块的运动对我国东部沿海海陆变化存在着一定影响。
板块在不断运动
各历史时期东部地区沿海海岸线变化?
东部海岸线的塑造归功于河流经年累月的塑造,黄河南下、长江入海都对东部沿海地理形态产生的影响,同时海岸线的进退也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变化。以黄河泛淮的历史变迁来看:
根据不同时期的黄河泛淮状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南宋以前的短期泛淮阶段,这一时期内黄河泛滥
次数多
,但因为泛滥持续时间不长,携带能力有限,未对东部沿海地区海岸线产生
较大影响
。
从南宋到清朝中期约700年时间里,为黄河长期泛淮阶段,频繁且规模巨大的泛滥使得黄河在东部沿海
入海口
的位置
不断向海洋延伸
,海岸线不断后退,最终形成了大面积的滨海平原和三角洲,
陆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充
。
黄河入海口
在清朝中期以后,黄河恢复
短期泛滥
,但最终造成的结果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三阶段促成了东部地区
沿海滩涂
的迅速形成,这些大规模的滩涂使得陆地再次延伸,海洋继续保持
后退
的趋势。
春秋时期,海平面长期处于
稳定
状态,齐国依靠海域迅速发展,这成为佐证2000年前海岸线
变化甚微
的有力证据。
东部海岸线的变化与海岸线变化大致相同,近一千年来,我们能明显感受到
东部沿海陆地的扩张
,海岸线也随之
退却
。沿海地区大面积的滩涂正是长江黄河上千年泥沙淤积的结果,也导致了东部沿海海岸线的奇特特征:
无大型岛屿
,且海岸线越来越直。
在黄河长期泛淮时期,黄河和淮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淤积在江苏沿海地区,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海岸。在黄河泛淮的末期,同一时期,长江中上游
植被破坏严重
,导致长江含沙量剧增,裹挟的泥沙在入海口(江苏南部、上海)
堆积
,海岸线再次退却。
东部地区陆地面积变化趋势?
通过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勘测,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我国东部地区开始出现人类活动的痕迹,大规模的人类部落使人坚信在当时,
东部沿海的滩涂有人类定居
。随着研究的深入,考古学家们发现,我们的先祖会因为潮汐等因素
频繁迁徙
。
人类祖先
因为海水倒灌,土地不再宜居,部落不得不离开滩涂另谋出路,同时也能确定:江苏的海岸线在那时相当稳定,那时的
陆地面积基本是恒定的
。
对于长江三角洲而言,陆地面积会持续增加。长江将
源源不断地塑造新的海岸
。在距今约1200年前的唐朝时期,崇明岛还未出现,但科学家预测,随着长江泥沙的淤积,崇明岛会和北部陆地相连,在这之前,它会先和附近的岛屿(横沙岛、长兴岛)
连成一片
。此外,长江北岸将在未来逐渐包裹住南岸,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的前端。
目前江苏省在长江口附近的陆地面积还在不断增加,新增的陆地将以滩涂的形式逼迫海岸线后退。
长江
结语?
长江在江苏南部入海,只用了1000多年的时间便造出了崇明岛。长江流域内不像黄河流域有黄土高原这样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形,但是因为自身
水流落差大
,
冲击作用显著
,对于入海口附近海岸线的塑造甚至比黄河要强。
黄河的泛滥使得大量河水涌入淮河,随着
流水侵蚀作用加剧
,逐渐吞并了淮河的河道,最后甚至夺走了淮河的入海口。黄河自身携带的来自黄土高原的海量泥沙经由淮河带到东部地区,最后全部
堆积在江苏沿海地区
。泥沙填满海湾,形成陆地,淹没大大小小的海岛,出现新的岛屿,最终重塑了沿海地区的地理面貌,使得海岸线开始后退。
淮河入海水道入海口
陆地面积的增加是
自然因素
和
人为因素
共同作用造成的,既是自然环境下河流数千年的搬运造成的,也有人为的原因,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河流对于地貌塑造的巨大作用。我国东部陆地面积还会持续增加,发掘其中巨大的发展潜力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