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美景,九分挖色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西对如屏苍山而遥望大理古城,东通佛教胜地鸡足山而隐窥金顶,山环水绕犹如一把天然大交椅,绝佳的地理位置也使得挖色成为了游客在海东的主要落脚地。
这座美丽的小渔村是白族真古建筑、门楼建筑最多的地方,也是大理地区白族民俗文化传统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白族人,穿着白族传统服饰,其建筑风格、生活习俗、婚葬嫁娶、饮食居住习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相较于双廊、喜洲和大理古城,这里更加原始纯朴,也更为安静天然。
当然,因为苍山洱海的一线海景,面对如潮涌至的各地游客,沿海一带也建起了许多设施完备又充满了小资情调的客栈,比如我们入住的听花堂就是其中一座。但总体来说,目前的挖色镇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吃饭住宿的价格都相对比较实惠。
冬季如约而至的海鸥为挖色增加了灵气,而夏天的挖色水路也赋予了挖色镇热闹的人气,著名的洱海小普陀也在这里。距离岸边约20多米的海面上,飘着一块孤伶伶的方型礁石,形若一颗金印浮于水面;相传是观音大士开辟大理坝子时留下的镇海之印,以镇风浪,保护渔民。因此,明朝时渔民们在小岛上建观音阁,两层歇山式,第一层塑有如来,第二层塑有观音,以此纪念观音。观音阁小巧玲珑,神雾缭绕,仙风徐徐;小普陀上,怪石林立,石缝中长出一颗颗树木,枝叶繁茂,树阁相映,宛如天然盆景。可以乘船登岛参观,但大部分游客还是选择在岸边与小普陀合影。晴天时,以苍山洱海为幕,礁石与楼阁孤立海中,整幅画面奇幻又美丽。
挖色居民自古以渔业为生,因此海边的树林里有许多锈迹斑斑的铁船,这些带不走的大道具,是洱海婚纱写真中最常见的元素,随手一拍都很有感觉。还有许多生长在海里的树,虬根盘结,气质独特,有种诡异的美感;虽然脑海中构思了许多镜头,只可惜接连下了一周的雨,水位高涨,实在难以亲近,只能有缘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