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省文物局)
榆林窟第4窟开凿于元代,塑像系清代重修。洞窟内容主要以密教艺术为主,亦有显教的壁画,是敦煌石窟显密艺术的经典之作。
绿度母 榆林窟第4窟北壁西侧
洞窟内保存有十幅密教曼陀罗的壁画,是萨迦派艺术的传世佳作,其中,以位于洞窟主室北壁西侧的绿度母最为精彩。度母是藏传佛教的女神,一共有二十一位,以绿度母最为尊贵。此窟的绿度母面目端庄祥和,头戴宝冠,卷曲如波浪的黑色长发垂到肩膀,耳饰耳珰,颈带璎珞,手脚环钏,坐在宝座之上。身后用蓝、绿、红、黄等颜色绘制成一片犹如锯齿状的山峦,交错变化的色块形成的山峦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山峦又如彩色的背屏,使画面凝聚在背屏之前,给观者以整体感。
彩虹桥与大白塔 榆林窟第4窟文殊变局部
榆林窟第4窟窟口左右两壁绘制了文殊出行图和普贤出行图,文殊出行图的上部有一幅青绿山水风格的五台山图。画面目前的保存状况不佳,绝大部分被前人进行大量涂抹,但主要特征保存完整。因泥壁的空间所限,只画出三座山峰,山下树木稠林,山上点缀着兰草与小树,其间掩映着几处密教寺院,只露出醒目的红色墙体;中台之上的文殊圣殿散发着神异的光芒,一座彩虹桥从将中台与左侧山峰连接在一起,与天空中散布着的七彩祥云相映成趣,一片文殊圣境的场景。在画面中心位置的中台之上,有一座白色的大塔耸立在山坡上,周身散发着万道金光,显现着祥瑞,这座覆钵式的白塔就是五台山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大白塔”。
五台山大白塔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是他晚年的杰作。五台山大白塔对榆林窟第4窟的断代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已知五台山大白塔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则榆林窟第4窟文殊变的绘制时间也绝不会早于大德五年。由此可知,榆林窟第4窟开凿于1301年至1368年之间的元代晚期。
青绿山水 榆林窟第4窟文殊变局部
该窟的两幅山水画整体取平远之景,一改北宋以来的水墨画法,转而使用古老的青绿山水,以方而直的稚拙线条勾画出轮廓,整体无皴,亦无任何点擦,山体直接用石青和石绿相间涂染而成。山体的结构类似于金代赵滋《山外寒云图》,在山林之间安置了一些红色墙壁的密教寺院,是研究元代五台山和峨眉山道场寺院建筑的重要的图像资料。
(来源: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