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窝村坐落在林亭口镇东南6公里处,属天津宝坻大洼地区。葫芦窝高腿子高跷的历史渊源与林亭口镇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林亭口地区集镇贸易十分繁荣,庙宇颇多,庙会盛行,高腿子高跷在各种花会中独树一帜,影响很大。
葫芦窝高腿子高跷会的演出人员在脚下145厘米高的木腿上进行表演。因其在高腿子上表演,对技术要求很高,演出效果也别有风味。葫芦窝的高腿子高跷是以高跷形式对戏曲故事和生产、生活场景进行描摹,花会名统称为“渔、樵、耕、读”,大致由3个戏曲片段和10个模拟农民生产、生活的动作构成。
第一出:开道僧,也叫领会人,是一个棒槌和尚,他的举动影响、左右整个会的进行及布局;第二出:耪地;第三出:砍柴;第四出:捕鱼;第五出:扑蜂;第六出:铁弓缘;第七出:燕青卖线;第八出:三节鞭;第九出:阔大爷和阔太太;第十出:傻柱子;第十一出:敲锣打鼓;第十二出:瞎子逛灯;第十三出:骑象。
每出两人,扮相和戏曲一致,表演内容是每出戏的片段动作,但是由于是在高腿子高跷上进行表演,行、走、跳、扑、打都有了相当的难度,需要特定的技术和高超的技巧。在表演当中,旁边有用鼓、镲、铙等10余人的伴奏队伍。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责编:李一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