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草堂•之旅
作者|张宸
黄昏的天空像抹上了新妆,我匆匆从成都大熊猫基地赶往杜甫草堂,眼前迤逦的大道盘一侧屹立着一个木头门庭,此处便是我敬仰的诗人杜甫生前所居住的地方。
天空格外蓝,竟像水洗过一般。进入景区,耳边传来鸣啁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诗句中描写的画面此刻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从侧门进去,不喜欢看景区地图,随心逛逛,呼吸间,空气清新,清幽的农家书院气息。
绕过小桥,远远望去,草屋外人来人往,我想这便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记载的地方,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尽显杜甫的忧国忧民崇高的思想境界。此诗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所写。加快脚步,抵达草屋,肃然起敬,我迈着沉重的步伐,公元760年春天,杜甫在此浣花溪边盖起草屋,在此四年间创作诗两百多首,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诗圣”。驻足,凝视,游客甚多,都慕名而来。这里有“蓉城诗院”之美誉。
茅屋的右边是一座六角水井,井盖中间镂空,像一个铜钱,井口已封。而左边是一处石头高台,仿佛像一个棋盘,上面摆着石桌,我闭眼,眼前仿佛浮现杜甫就着石椅而坐,吟诗作乐。再向前,走进茅屋,心中不禁感慨,忆杜甫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中描写的画面,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草屋被岁月所蹉跎,风雨所侵蚀,留下时光的味道。庭中间摆着竹椅,泛黄的竹椅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可以联想起杜甫与他的好友相聚的画面。再向左边行走,一眼望见简陋的书房,散发淡淡的书香味。书房部分墙体已经暴露,可见房子是由竹枝编制,然后表面墙体加上泥土堆叠砌成,我上前抚摸墙面,外面的光趁这个窟窿放射光芒,仿佛是唐朝的阳光,很温暖,很贴心。
杜甫家的卧室,里面摆放着红棕色的床,岁月在木床上留下细痕,旁边的衣橱有些孤独,似乎在等待他的主人吟诗作对。透过正方形的竖条竹窗,泛动着绿叶的微光投射入草屋,窗外的一抹绿,泛着闪光,触动到我心灵最深处,我想这草堂风光旖旎,正是写诗的灵感所在。我拿出笔记写下一首小诗。过一会儿,跟着一小孩的身影往外走,再回头,那草屋像一座小山丘,是岁月静好的风景线。从草屋出来,我不禁伸出手掌去触摸由稻草铺盖的门,漆黑的木头柱子,加上雨水洗尽的稻草门盖,好似一把时间雨伞,屹立在浣花溪边上,与前方的碧绿小池相照应,如诗如画,绿波荡漾的翡翠湖泊,翠色欲滴的绿叶在微风中吟诗。眼前若有画舫笙歌,加上笛套和弦,就能再次穿越回杜甫诗歌里的世界。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杜甫曾记载下草堂的夜色,聆听泠泠之声盈耳,春星灿烂,关园的时间接近尾声,只能通过杜甫的诗句所描写的画面进行想象。
如今“诗圣”人已经不在,但是他的人格魅力却完全沉淀了下来,怀着敬佩与憧憬穿梭草堂,行走,一花一草,一木一溪,一叶一亭,都能感受到杜甫诗歌的律动,诗歌的韵味在呢喃细语的风声中演奏着,歌唱着,咆哮着,融入到这个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城市中,“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