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OP15云南生物多样性主题采访行走进普洱景迈山。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普洱市多举措开展景迈山古茶林资源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据了解,公元10-14 世纪,当地先民迁徙到景迈山时发现野生茶树,于是在森林中建寨,在村寨周围人工栽培茶树,并通过长期探索逐步认识到普洱茶树的生产特性,形成了智慧的林下茶种植技术。目前,现存5片保存完好总面积达1180公顷的古茶林。得益于特殊的地理区位,使得景迈山所在的中国澜沧江流域成为全球重要的茶树起源中心。
景迈山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高等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1300多种,有长尾单室茱萸、篦齿苏铁、翠柏等1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脊椎野生动物200种以上,有野牛、云豹、蜂猴、圆鼻巨蜥、穿山甲、蟒蛇等150种以上保护野生动物。
为了保护景迈山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古茶林资源,期间,各级部门通过进行权属置换,加强资源保护。2003年,为保护好景迈山古茶林,使用澜沧县20943亩国有林与惠民镇景迈村和芒景村24928亩集体林进行置换,将景迈山古茶林及周边森林范围森林权属由集体置换为国有,对置换后的林地和林木按国有林进行管护,把景迈山森林资源保护下来。同时,将景迈山古茶林及周边森林划定为生态公益林,开展专业巡护,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并开展景迈山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种植花木等植树造林工作,绿化美化景迈山。
在保护过程中,实施沼气池、节柴灶和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技术推广项目,大幅减少村民对景迈山森林资源的消耗,从而保护景迈山森林资源。并在景迈山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将景迈山古茶林及周边森林划定为自然保护地,加强资源保护。开展景迈山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和挂牌保护工作,并对景迈山遗产地外迁户集镇安置区项目用地事宜进行审核把关,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出现非法占用林地、妨碍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
此外,加大执法力度,对损害古茶树、古树名木正常生长、影响古茶林群落保护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对违法引进外来物种的,依法予以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古茶树管理者加强古茶树生长、管护等相关专业技术指导和知识培训,及时防治古茶林病虫害,促进古茶树复壮、更新与生产力维持。
二审:孙贵升
三审:龙兴刚
责编:庞玉珍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