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是佛教名山,也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山中众多的寺庙,让这里充满了佛陀的气息。山中的景色极美,四季各有美景可看。随海拔不同,分为低中高三个区。登顶金顶远眺,视野宽阔,景色壮丽,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峨眉山山脚一村民,在山林里放牛发现几只怪鸟:猴形的脸、深邃的眼、鹰身鹰爪、长满绒毛。他开始以为是野鸡,便将其捡回了家中,引来周围居民围观。很多村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猫头鹰,因为这只鸟看起来好奇怪,脸像猴子身材像猫头鹰。的确这种长着猫的脑袋,鹰的身体的猫头鹰知名度也比较高。
但是仔细观察,发现怪鸟有猴形的脸和鹰身鹰爪。后经专家确认,这些怪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猴面鹰,一般生活在开阔的原野或田野中,成年猴面鹰体形较大,以蛇鼠为食,在本地非常罕见。随后,该村民将猴面鹰全部放回了原来的地方。
顾名思义猴面鹰长着类似于猴子的脑袋和鹰一样的身体,其实猴面鹰呢,只是人们根据其外形发明的俗称,它们的学名并不叫猴面鹰而叫仓鸮。按照生物学上的分类是隶属于草鸮属下的一种。
猴面鹰头大而圆,面盘显著,面盘扁平,呈心脏形,白色,周围有一个棕色环,似猴脸,长满绒毛,嘴黄褐色,嘴喙不尖,鹰身鹰爪,故俗名“猴面鹰”。一双深圆大眼,两眼位于正前方,不像其他鸟那样生在头部两侧。上体是灰色及橙黄色,并杂有精细的黑白色斑点。下体白色,散布着暗褐色斑点。
在生活习性方面,猴面鹰对环境的包容度也是比较强的,森林固然是理想的栖息地,丘陵、原野、山区也都能够将就。它们本身基本上不具备什么筑巢的能力,所以更多时候,猴面鹰只能找个树洞或者岩石的缝隙做自己的巢穴。
大陆上有十三种鸮类,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可能就要数猴面鹰了,因为它十分喜欢在人类垦殖或居住的地方活动。它们主要以田鼠和野兔为食,偶尔捕猎中小型鸟类、青蛙、鱼和较大的昆虫等。
白天的时候猴面鹰会躲在巢穴里呼呼大睡,猴面鹰非常善于伪装,白天会利用褐色有斑纹的羽毛作巧妙的掩护,栖息在树干或旧的建筑物上。其休息的姿态很奇怪,头沉沉地低下,眼睛半睁半闭,单足站立,身体略微前倾,半个小时左右换一次足,一个白天站下来,不但不累,还得到了充分的休养。
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们便像注了兴奋剂一样,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成为十分活跃的“猎手”。它们沿着沟渠、树林、草原上和荒地的边缘来回搜捕,猎食田鼠。当发现对象时,仓鸮便悄然无声息地滑行过去接近猎物后,便会突然发出尖厉刺耳的叫声,使人感到恐怖万分,这和狮子、老虎等猛兽猎食时的情景极为相似。
猴面鹰耳孔特别大,听觉异常灵敏,一般在晚上开始活动。它们的羽毛柔软,飞翔时像幽灵一般无声无息,这样有助于它们的隐蔽和更清晰地听到地面上田鼠发出的“沙沙”声,从而能准确判断出数十米之外猎物的所在位置。
猴面鹰是鸮类中的猎鼠高手,据有关资料统计,一只仓鸮每年至少要消灭1000只以上的老鼠,其猎鼠本领即使是最厉害的猫也自愧不如。
英国一名业余女摄影师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在班堡,就幸运捕捉到了一组猴面鹰进食的照片。这只猴面鹰逮住了一只大老鼠,兴奋得几口就吞了下去。谁知,就在它快要把老鼠尾巴完全吞下去的时候,它竟眯起眼睛,非常满足地笑了。猴面鹰真是好呆萌,捕个老鼠居然也这么可爱。
与猫头鹰一样,猴面鹰也拥有一双可以看穿夜色的写轮眼,即便是再黑暗的环境,猎物们在猴面鹰的写轮眼之下也无所遁形。
如今,一些老年人,仍然持有封建迷信的思想,认为猴面鹰的叫声不吉利,实际上,叫声是猴面鹰的通讯方式,它们在飞翔或者停息的时候喜欢发出叫声,来宣誓领域或者和同伴交流,猴面鹰真是一种益鸟,大家一定要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