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近60年,百余万亩林海,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命题。塞罕坝不仅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更沉淀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既是希望,又是嘱托。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读懂塞罕坝精神的时代价值。
塞罕坝精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共识。生态文明建设能否为老百姓带来经济红利?塞罕坝给出了答案:在这里,松树的松针经年累月的落下,形成了厚厚的腐殖土,这种“松枝花土”是养花人的最爱;这里的伊逊山泉,1吨卖到4000多元,超过了一吨粗钢的价格;塞罕坝每年游客带来的利润可观;林间的山野菜能从春一直采到秋,有的人家仅靠这一项就能年收入几万元......绿水青山靠着强大的后劲,释放出了金山银山的效应,传递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塞罕坝精神,是产业向绿的发展理念。塞罕坝以生态资源集聚百姓财源,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子,同时也展现了一种“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绿色发展方式,为当前河北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鉴的范本。推动产业向绿,是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也是当前河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去产能的“当头炮”打响之后,河北环保政策不断收紧,倒逼企业转型闯新路。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催生了一大批环保产业的兴起。全省树立了产业向绿的发展理念,下定了产业转型的决心。
塞罕坝精神是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韧劲儿。“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近60年的坚持坚守,才成就了这片林海奇迹,这是一股驰而不息的定力,一股久久为功的韧劲儿。“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无论是核心技术攻坚、还是各领域的改革,都需要读懂塞罕坝精神,从中汲取百折不挠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