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南朝时期的梁沈约就在他的《悲哉行》中写到:“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而唐代诗人王勃也在他的《涧底寒松赋》:“岁八月壬子旅游于蜀,寻茅溪之涧。”,宋朝的《异闻总录 》卷一中也有关于旅游的记载:“临川画工黄生,旅游如广昌,至秩巴寨,卒长郎巖馆之。”明代吴承恩也有文章中写道“东园公初晋七袠,言开曼龄,是日高宴……会有京华旅游淮海浪士,闻之欢喜。”由此看来,旅游并不是现代才有的,自古有之,而且历代文人墨客尤为喜欢。
到了现代,人们对于旅游有了更多的理解,并且划分了很多的类型,比如说观光游、度假游、商务游、美食游、温泉游、自驾游、探险游、冰雪游等,后来又衍生出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对于农业旅游人们都比较熟悉,也容易接受,比如去果园采摘、去茶山观光、去花海拍照都是典型的农业旅游,而工业旅游则更为小众一些,但同样很有趣、很有意义。
前几天,渝帆随南方卫视《潮流假期》摄制团队前往广东中山拍摄旅游专题节目,其中就有一个工业旅游,走进当地的中华老字号——咀香园参观,了解中山当地的制饼历史,并且还可以亲自参与其中,去学习制作,非常有趣。
中山咀香园始创于1918年,已有103年的历史了,是真正的百年老字号,它是专业生产中山正宗特产杏仁饼、广式月饼等传统特色的食品企业。工厂占地100亩,厂房面积近3万平方,巨大的饼模雕塑印证了咀香园享誉百年的光辉历程,在他们的展厅中,我们看到了数以百计的国内外各种奖牌、奖杯,这些都是了不起的企业荣誉。
而且我们看到,它还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社会质量教育基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等,每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学生3万以上。
在车间的荣誉墙上,我们还看到商务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
在车间外面的广场上,有两个高达数米的模型,一个是咀香园的杏仁饼,一个是金牌月饼。
在他们公司有一个企业博物馆,以图、文、实物的方式介绍了中山杏仁饼及咀香园的发展历程,这便是该公司几十年前用过的饼模。
在展厅的后面,有一个示范操作间,也是用于制饼教学的地方,工厂的老傅现场为我们讲解杏仁饼的历史、典故及制作工艺。
他说,杏仁饼以前是没有杏仁的,之所以叫杏仁饼其实缘于一个典故,相传清光绪末年间,香山县(现中山市)有一书香世家,家道中落,经济日紧。时值其母寿辰,正为招待亲友的开支发愁,其家的婢女名潘雁湘,是一名自梳女,生性聪明、好学、平时练得一手制糕点的好手艺,为了解决家里的难题,她采用绿豆粉、用糖腌制过肥猪肉片,精心制作绿豆夹肉饼,敬奉给老夫人,饼入口甘香松化,嚼之,肥而不腻,有杏香,贺寿者共食,赞声不绝。后来,食者提笔写了一幅字:“齿颊留香”。从此,绿豆饼便出了名,并改名为“杏仁饼”。
在师傅的指导下,渝帆与来自深圳的萧秋水老师正在尝试制作杏仁饼,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包括粉的干湿度的控制、力度的把握都很重要,如果粉太干,做出的饼便容易散;如果粉太湿,又不好脱模;而且压的力度也要慢慢把握,好在我们只是尝试,慢慢做也没有关系,如果靠做饼为生的话,估计师付做十个我们才做好一个。
制作的时候,先在饼模内填入一半的粉料,然后放入肉心在中间(我们制作的是试用粉,并不用来食用的,所以也没有放入猪肉),然后再填入另一半粉料,接着刮去多余的粉料,用手心压实,随后用木棍轻敲几下,把饼小心倒出饼模。最后将杏仁饼放在烤盘上,用150度烤约25分钟即可。
尝试完做饼之后,我们又品尝了咀香园的杏仁饼,然后接受南方卫视的采访,与观众分享制作的感受与品尝的味道。渝帆觉得,在外旅行,不只要欣赏自然风光,品尝各地美食、领略当地文化,更要参与其中,亲自去体验、去制作、去感受,才能会让旅游更加难忘、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