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藏,自然与藏传佛教分不开,藏传佛教体系庞大,其下分为红教宁玛派、花教萨迦派、白教噶举派、黄教格鲁派等不同的支派,每个支派又都有各自的寺庙,因此在整个西藏大地上遍布了大大小小的寺庙近万座。要说那么多寺庙中出名的寺庙,很多人都会想起因文成公主而闻名的大小昭寺,又或是有着西藏“三大寺”之称的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等等,出名的寺庙固然很多,但是西藏的第一座寺庙又是哪座呢?其实它并不在拉萨,而是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乡的哈布山下的桑耶寺。
山南地区是藏文化的发源地,不仅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在这里,第一座寺庙桑耶寺也在这里,不过交通和拉萨周边比起来可差远了,虽然从拉萨或者泽当有公共交通能到这里,但是班次并不多,很多人都会选择乘车桑耶渡口下,再坐船到河对岸,再搭乘货车或者黑车前往,不仅需要多次讲价,还异常波折,因此自驾是最好的方式,可以直接开到寺院大门口。
之前说到它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寺庙,那么它的历史到底有多悠久呢?据《桑耶寺志》记载,时任赞普(即藏王)的赤松德赞笃信佛教,他将印度的寂护和莲花生两位佛教大师迎请至西藏弘扬佛法,同时也就决定为他们以古印度波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欧丹达菩提寺为蓝本而修筑一座寺庙,并公元762年亲自为寺院举行奠基。这座寺庙规模宏大,据说在刚开始修建的时候,赤松德赞就想知道寺庙落成之后是什么样子,于是莲花生便从掌中化出寺庙成型后的样子,赤松德赞不禁惊呼“桑耶”,意思就是“出乎意料”或是“不可想象”的,这个寺庙也就因为藏王的一声惊呼被命名为桑耶寺。
但是实际上寺庙的修建可不是靠着法术,而是经过了十二年建造,最后到了775年才落成。此一时彼一时,虽然8世纪的藏王崇尚佛教,但是在9世纪中叶朗达玛灭法后,吐蕃禁止佛教的传播,桑耶寺也随之遭到封禁,中途还遭受过火灾焚毁,不过始终按照原貌重修,使之始终如一,直到10世纪后期才重新开放后,并慢慢成为了红教宁玛派的中心寺院。
值得一提的是,桑耶寺的建造十分讲究,是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的结构布局设计而成:中间的主殿叫做乌孜大殿,它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这也是寺里唯一卖票的地方。 这座大殿看上去有很多层,其实只有三层,但是有趣的是,每层都有不同的设计和风格:底层是采用藏式的建筑形式,到了中层则采用汉族建筑形式,而上层又采用印度建筑形式,而且不单单是建筑形式,每层的壁画和塑像也都是按照该层的风格进行搭配,换句话说乌孜大殿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这种“三合一”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因此人们又称桑耶寺为“三样寺”。
乌孜大殿并不是孤立的建筑,它的四方各有一殿,共计四座,象征“四大部洲”;四方各殿的的旁边又各有两座小殿,共计八座,象征“八小洲”;此外大殿的两旁还建了两座小殿,象征“日和月”,这些层层叠叠的建筑共同构成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里面珍宝无数,比如高3.9米的释迦牟尼巨石像、藏传佛教的先驱“预世七人”像、西藏地区铸造的第一口铜钟等等,不过殿内不能拍照,也就等着游人自己去欣赏了。
“大千世界”的格局还远不止于此,主建筑群的周围还有白、红、黑、绿四色佛塔,白色佛塔比较常见,不过其他颜色的佛塔却并不多见,四色佛塔高度与大小也完全不同,以35米16层的红塔最高,以高10米4层的绿塔最矮,虽然我最喜欢的还是白塔,但是它们却是一个整体,共同镇服一切凶神邪魔,并防止发生天灾人祸。
不仅如此,桑耶寺还有僧舍、经房、仓库及护法神殿等其他建筑,全部建筑之外还围上一道椭圆形围墙,象征着“铁围山”,其外便是芸芸众生所在的尘俗世界。据说在每年藏历的1月10日和5月15~16日,这里都会举行“经藏会供金刚神舞”,这是当年藏王赤松德赞的王位继承人牟尼赞普在桑耶寺设立的“四大供养”之一,从千年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看看,感受一下古老文明带来的别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