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街南出干将东路东端(原狮子口),北至娄门横街。长1286米,宽4~5米。
仓街以清代苏州所辖的长洲、元和两县官仓所在地而得名。
仓街体量太大,我分几段来说。今天讲振亚丝织厂。
如果一座城市有梦境的话,那么苏州城的梦里一定有霓虹般华彩的丝绸。如果一座城市的记忆如同大脑一样有深刻和模糊之说的话,那么苏州振亚丝织厂,已刻入了苏州城的记忆之中了。
百年“振亚”。
苏州丝绸在清康熙、乾隆年间达到全盛。汇集了天下锦绣,全国首屈一指,仅城中就有一万二千台织机开工。
“振亚”旧照
到了19世纪末,法、意、日等国丝绸业率先进入铁机化电气化时代,洋缎”的技术优势使得苏州丝绸丧失了竞争力,进入了危机四伏应变求新的时代。
苏州人陆季皋,丝绸世家出身,出洋了。考察了日本各大纺纺工场,对染织工业进行了专门调查和学习。历时一年半。
时间定格在了于1917年元月一日,陆季皋回国后联手娄凤韶等人创建的苏州振亚织物公司正式开工了。厂址设在仓街通济桥159号。
“振亚”的寓意是“振兴东亚实业,发扬中华国光”。
1919年“振亚”因织品优良,花色新颖,受市场青睐,获得了民国政府农商部三等奖章,并在美国费城万国展览会上获最优等奖。
1928年“振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最早为国内同业开风气之先。
“振亚”的巴黎缎是人丝交织品种,质地柔软、色泽鲜艳。投放市场后受到了爱美女士追捧,自20世纪20年代起成为国人旗袍制作的首选面料之一。
巴黎缎
1926年“振亚”进口瑞士电力摇纡车及络并捻设备。
1930年“振亚”进口美国葭乐毕各类准备工序配套设备。
1933年“振亚”已淘汰了全部的手拉机,将电力织机发展到72台。成为一家完全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工厂,生产技术达到世界顶级。
1936年引进了德国乔其绒织机。
至此,江南棉纺织业已是整个中国近代工业乃至中国近代经济的龙头;也是南京国民政府十年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
至此,不由地为苏州拍手,为“振亚”鼓掌。
相关资料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的八年,日军对江南棉纺织业的破坏,远甚早期西方殖民者对于殖民地经济的掠夺。中国半个世纪建立的纺织业基础被毁过半。苏州振亚丝织厂,自然也难逃厄运。
1954年,“振亚”重新起步了,合并了30多家小厂成立了苏州振亚丝织厂,与东吴丝织厂、光明丝织厂、新苏丝织厂一起被誉为苏州“四大丝绸厂”。
1966年,资方定息期满,企业性质更改为地方国营。
当时,“振亚”的特色品种,是全人造丝品种两绡一缎(伊人绡迎春绡修花缎)。其特色是质地轻薄、透气性好、花型丰满、色泽艳丽等,普遍受到了伊斯兰国家妇女的喜爱,成为当地流行的服饰及生活装饰用绸。
1979年,“振亚”飞童牌伊人绡、迎春绡与苏州新苏丝织厂生产的条子花绡共同获国家银质奖。
相关资料
1982年,“振亚”灵岩牌修花缎获得国家金质奖。
1985年,“振亚”年总产值实现突破亿元。
1993年3月,成-立苏州振亚集团公司。
2002年,振亚丝织厂宣布破产。
苏州人的“振亚”。
振亚丝绸厂在仓街,其存在感却辐射了半个苏州城。弄堂里小囡白相真起劲,会突然受到大人的哈斥,勿吵,阿姨今朝轮到夜班……
仓街到平江路之间的卫道观前、混堂巷、大儒巷等巷子,半夜里,像是到了辰光月光就出来了一样,街上传来的脚步声和切切地谈笑声,附近的居民早已习惯了,是振亚厂夜班交接班时间到了。
丝织厂不管历史有多久,总有泱泱一帮待字闺中的小姑娘。那时,苏州城,过了十点,弄堂里似乎是看不到人影的,静到能听到路边人家的打呼声;那时,苏州城里十二点左右,总有一帮男人,或步履匆匆或骑着自行车,他们是去接夜班下班的妻子、女朋友的。当然,接女朋友的是绝大多数。
在半夜如同空城的苏州古城的弄堂里,情侣间牵手逛马路,此情此景是时代的画面,至今再也找不出类似的景头了,其中人性的欲望和人性的光辉被月光揉在了一起,如同苏州人喜欢吃一碗葱油拌油,喷香。连向来严肃的苏州小巷都会报以微笑。
振亚丝绸厂内后勤服务如同当今的一个社区,有食堂(大会堂)、卫生所、托儿所……
立织车间,放在现在肯定被人指责那不是人呆的地方,噪声如同擂鼓;但是在当年,立织车间机器轰鸣声仿佛切合了时代节奏,昂手挺胸、阔步向前;进车间仿佛就像进入了阵地,立马像打了鸡血一样,至今没听到过当年的丝织女工由此而烙下什么毛病的传闻。准备车间及其它前道、后道车间,则是出奇的安静,安静中丝织物及浆料的气味尤显得刺鼻,闻惯了能品出一丝涩涩的芬芳,仿佛是这块土地的味道,是苏州的“体味”。
振亚厂当年大门口
她刚入职不久,还在师傅带着的阶段,对什么都新鲜。有次到了中午,在她去食堂路上,看到河边的大铁门敞着,有货物在码头上装缷,她看到了运河。呀,厂里还有河?走在边上的工长笑了,小娘鱼,痴不煞哉,运河从没有搬走呀。
她进大门里看运河去了。
运河里真的好白相。一只轮船能拖从到望不到尾“勿勿少少”的船,船载着货,船帮差不多跟水面平了,神奇的是船不进水,仍稳稳地前行着。远望相门桥特别地宏伟,她突然兴奋了,看到了当时苏州的最高的建筑之一,苏州丝绸工学院的七层高的教学大楼……
她看运河错过了饭顿,回到车间,才觉着饿煞脱哉。师傅递过了饭盒,饭盒里有二只菜包子还有一点切得很簿的香肠片。包子还是热的。她感动了,想跟师傅讲,倷待我比伲娘还好。不过,她没有说出口,想着吃了师傅二只包子,她就把养她十八年的娘给卖了,阿痴啊……
“振亚”旧照
至今的振亚丝织厂,除了原金工车间得以保留外,其余就像一个穿丝质旗袍的女人,扭着腰肢消失在了运河之畔的仓街上了。
原金工车间
金工车间得以保留是基于是民国建筑,又是上世纪30年代盛行的标准包豪斯工业建筑;还是想着给走远的振亚丝织厂留点念相。官方没有给出相关信息。
我想既然得以幸存,能否留出一面墙面,在墙面创作出以昔日振亚丝织厂为主题的浮雕,以示对这个厂的创建者、历任管理层及全部振亚人的敬意,感谢他们对苏州作出的不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