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夜景。图片来源:unsplash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一首《成都》让成都这座城市着实火了一把,让无数人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
成都,“天府之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中国城市经济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GDP长期位列全国前十。
作为西南地区“双子星”,烟火成都,江湖重庆,向来是你追我赶,但又难分伯仲。
但是,近些年来,成都在成渝经济比拼中渐处下风,其GDP什么时候能迈上2万亿元大关也是各方关注的话题。
从GDP总量上来看,成都跟重庆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2019年两城相差6600多亿元,到了2020年差距增加到7300多亿元。2021年上半年,重庆GDP总量比成都高出3300.68亿元。
不仅如此,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落选也给成都敲响了警钟。
作为城市GDP排行榜上最接近2万亿元的城市,成都欠缺的,可能不仅是临门一脚,产业结构方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成都,离2万亿之城还有多远?
为何输给重庆?
有人说,成都是名副其实的烟火之都,它因温润的气候,遍地的美食,慢节奏的生活,被誉为“中国最有烟火气的城市”。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这种烟火气,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很大关系。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川西平原腹地。平均海拔500米,具有典型的盆地气候特征。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用下,这里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年平均气温16℃。地形给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带给这座城市跨越千年的荣耀与繁华。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烟火;有烟火的地方,不一定有江湖。
没有对比,就没有感受。
作为西南地区的“双子星”,重庆和成都向来是被拿来比较的对象。这两座城市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不仅地理位置相近,重庆和成都原本就是一家,两座城市分分合合已有千年历史。
在行政级别上,成都曾高过重庆,但现在不是一个量级。
两座城市的第一次合并是汉武帝时期,成都不仅是蜀郡郡治,东汉时更成为了益州州治,重庆仍然是巴郡郡治。这时候的重庆,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而成都则正式开启了省会城市的序幕。
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成都和重庆交相辉映。
解放初期,重庆作为直辖市,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管辖整个西南地区,后来降为四川省辖市;1997年,重庆重新成为直辖市,成为省级行政单位,直到今天。
产业上,制造业是成都落后于重庆的主要原因。
实体经济强不强,还得看制造业,制造业强则经济强。重庆GDP领先成都,很大程度上是重庆的制造业强于成都。
今年上半年,重庆第二产业增加值5090.49亿元,同比增长13.2%,两年平均增长6.9%;成都第二产业增加值仅为2959.02亿元,同比增长11.2%,两年平均增长6.5%。重庆的制造业产值足足比成都高出了2000多亿,而且增速也高于成都。
“2万亿”雄心
唐代诗人卢照邻曾经描述过当年成都的繁华:“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公元前4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作为经济重镇,成都曾是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还位列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也在成都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抓住“四个五年计划”和“三线建设”的发展机遇,工业实力得到迅猛发展。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推行“强省会”战略,成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2014年,成都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迈入经济发展第一梯队,成都GDP从5千亿元到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只用了4年。
2017年,成都GDP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仅次于广州,超过南京、武汉,以及杭州等。
2021年6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城市GDP排行榜上,成都目前排名第7位,2020年GDP为1.7万亿,而排在成都之前的都是超过2万亿元的城市。
如果拿2020年的数据来看,成都距离排在第6位的苏州还有2400亿元的差距。
今年上半年,成都GDP总量为9602.72亿元,名义增速为15.71%。如果按照这个增速,今年年底,成都的GDP总量有可能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成为西部地区继重庆之后第二个跨入2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但是如果考虑到疫情带来的冲击,成都想要在一年之内实现2000多亿元的增量,难度依然不小。
这其中主要是因为在成都的产业构成当中,经济增长主要是在第三产业,这跟以第一、第二产业为经济增长主力的重庆有着很大的不同。
而第三产业又是最容易受冲击的产业,其中涉及“吃、游、看、运、学”的行业受影响最大。
成都的提升方向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成都人会吃爱玩敢穿,不管有钱没钱生活都过得很惬意。
对普通的成都人而言,或许很少有人在意“万亿城市”的名声,也很少有人会产生“西南第一城”的焦虑感,成都在他们的眼中,更像是一座生活悠闲,适合养老的惬意之地。
但是,成都经济发展中的几个突出特征,也是不容忽视。
中欧班列从四川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图片来源:unsplash
过度依赖第三产业,疫情时代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偏弱。
成都的产业结构存在一些短板,第二产业占比过低,第三产业占比过高,外向型经济先天不足。
作为农业大省,在四川曾经的产业发展方向中,成都养殖产业比较发达。新希望集团、通威集团等养殖业巨头快速崛起,带动了一大批下游包装、分装、颗粒等原料产业。
现今,成都三次产业结构为3.7:30.6:65.7。第三产业占据成都经济半壁江山以上。
即便第三产业占比很高,成都却与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失之交臂,这值得深思。
过度依赖以消费、服务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在疫情时代一旦出现消费滑坡,经济抗风险能力就会显得薄弱。
“强省会”战略下,成都的“虹吸效应”明显,周围城市难以形成协同效应。
从2020年四川各市GDP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川地级市的经济体量多数集中在2千亿元区间,只有一城勉强突破3千亿元。
在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名中,成都一直高居前三。
2020年,成都实现GDP17716.7亿元,同年四川全省共计实现48598.8亿元,成都占比达到36.46%。成都在四川省一骑绝尘,其总量是排名在第2位绵阳的5.89倍,超过第2到第8名之和。
缺乏行业龙头企业,本土知名品牌培育明显不足。
相对于其他“2万亿”城市而言,成都的民营企业就显得不是那么活跃,这其中最主要还是缺乏头部企业。
也许有人会说成都不缺知名企业,新希望、通威这些企业都在成都,然而,成都人爱喝的“新希望”牛奶的注册地和主要生产基地都在绵阳。
成都如何实现新突破?
最近几年,短视频带火了一些城市,成都也成为游客眼中的“网红”城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去一趟成都,吃一回串串,看一次大熊猫,坐一会小酒馆,几乎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旅行标配。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图片来源:unsplash
但是,仅靠网红城市带来的流量和热度还不足以支撑成都GDP向2万亿量级跃升。
一座繁荣了两千多年而几乎未曾间断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傲立西南的经济大市,下一步会走向何方?
成都今年前半年的GDP增速其实表现不错,达到13.1%。今年上半年成都GDP接近1万亿元,从成都经济构成来看,按照以往的趋势看,成都全年GDP突破2万亿元,还得看下半年的增量。
在全国城市GDP排行榜上,成都是下一个GDP突破2万亿最有希望的城市。
但成都真正的焦虑可能还不是如何紧咬苏州、追赶重庆,而是排在成都身后的杭州。今年上半年,杭州GDP与成都相差只有不到1000亿元,且在两年平均增长率上,杭州要高于成都。
成都想要实现新的突破,更需要提前谋划,需要在区域、城市和产业发展上继续推陈出新。
- 城市生态上:力争成内循环产业链的中枢。
在没有港口的背景下,作为内陆城市,成都在对外交往上不占据优势。这就要求城市实施立体多向战略通道建设,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与重庆联手打造成、渝城市群的两极,加速成、渝同城化,建立一个全新的开放的高地,树立中国西部地区外贸“第一城”的城市形象,全面参与全球产业的水平和垂直分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上的核心中枢。
- 产业定位上:突出产业特色,重视制造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经济强不强,制造业是关键。2018年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将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成都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但是也应该看到,相较于其他城市,成都还缺乏自己的主业或特色产业。
这就要求成都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突出重点,打造成都的主导产业。
- 城市能级上:放大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
这些年成都在四川可谓“一枝独秀”。
成都要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这就意味着成都要继续吸取全省的高端生产要素资源。
如何避免“虹吸效应”扩大是个难题。
成都是巴蜀文化的发祥地,自李冰修建都江堰后,二千年来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直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在历史和未来交织的新节点,成都能否顺利跻身“2万亿俱乐部”,我们拭目以待。
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张笑缘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