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狮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在悠久历史的广州佛山,古木葱茏中有一座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的祖庙。庙前的醒狮石台格外引人瞩目:几只狮头硕大的石雕狮子或坐或卧,生动传神,拱卫着一份庄重和威严。这也不禁令人好奇,它究竟承载了什么,值得当地人在祖庙前特地留出一席之地?
佛山祖庙
一位年轻的舞狮传人——俊仔告诉我:佛山的醒狮是当地人的精神象征。它原名“瑞狮”,它是民间驱邪迎祥的吉祥物。
醒狮台
明代,民间相传佛山一带有一只独角怪兽,时常夜出糟蹋农作物,残害禽畜,使得当地百姓惴惴不安。一些青壮年借鉴勇猛的狮子形象,用竹篾、彩纸制成威武的狮头,彩布做成狮身,敲锣打鼓地与”怪兽”对峙,战胜凶兽,保得一方平安。从此舞瑞狮,迎吉祥便相沿成俗,逐渐流传开来。在战火纷飞,民族气节高涨的近代,由于佛山方言“瑞”字谐音“睡”,为了弘扬中华威严,佛山人将“瑞狮”改名为“醒狮”以表达“东方雄狮不再沉睡”的爱国情绪。
醒狮台局部
次日早晨,俊仔邀我去祖庙广场看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狮舞表演。如今的狮舞不只是佛山人民镇场助兴的活动,还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艺隗宝。
开场前,抑扬顿挫的锣鼓声先行入耳。一位身穿黄衫的掌鼓师傅穿插着混合声、三七声等传统打法,将一手狮鼓打得出神入化。鼓点有缓有疾,锣声时轻时重,将观众们的情绪调动得激昂起来。
打狮鼓
几位从小在舞狮训练基地成长起来的拳师先入场,他们打了一套南拳,俗称为“开桩”。佛山有句俗语——“未学舞狮,先学武术”,没有几年武术功底的人,不可能批狮衣、带狮头上场表演。在大家的热烈欢呼下,俊仔与他的同伴们分别扮演黄色与红色狮子入场。
武术表演
红黄两狮表演
黄色、红色与黑色是醒狮的有三种传统色,分别代表粤剧中三国历史人物。
黄色是刘备狮,它有一对唐草眉,脸谱性格为忠厚而稳重。脑后有三个金钱,代表智、仁、勇俱备。红色是关公狮,它红脸,突眼,梳仔眉,额有“如意纹”和三条额纹,它是忠义与武财神的化身,也是人气爆棚的醒狮。黑色称为张飞狮,张飞其人非常的勇猛好斗。因此,黑色的张飞狮代表着霸气、勇猛,常在武馆挑战赛中作为竞技类醒狮出现。庆典上最常见的是红、黄两狮。
刘备狮头
关羽狮
张飞狮
掌鼓师看到两头狮子入场后,用鼓锣声掌握节奏与引导它们的动作与情绪。舞狮人扎起马步,随着音乐的起、承、转、合表演“眨眼”“摇头“洗须”“舔身”“抖毛”等戏剧动作。狮衣上闪闪发光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耀眼,狮头上的细腮和九只细翅微微震动,栩栩如生。随着鼓声的节奏越来越快,关公狮如同雄狮上山般爬上一根细长的竹竿,在观众的鼓掌声中用嘴叼起卷轴后展开,带来吉祥祝福。
醒狮爬杆表演
刘备狮的表演难度更加一筹。为了采青,它跳上代表崇山峻岭的桩柱阵,不惧艰险也要叼得悬挂于高处的彩礼。舞狮者在桩上全凭配合和武术功底跳跃舞蹈。手握狮头的俊仔先跳上一根金色高桩。同伴身披狮被,前半身匍匐,靠后半身的力量紧跟跳上。两人时而犹豫,不再往前,表演了狮子遇到困难时的忧愁与迟疑;时而昂首长啸,表达受到阻挠的忿怒。最终,两人头尾配合,一跃而上,采到了好彩头。狮头左右摆动,笑容可掬,表演出了它攻擂成功的快活。舞狮的两人用深厚的功底与卓越的表现力,彰显了狮子骁勇无畏的进取精神,赢得满堂彩。观者仿佛在看黄飞鸿的电影,一众勇者在狮王争霸赛上为争夺悬挂于高处的“青”,使出浑身解数,激烈争夺。
醒狮采青
散场后,俊仔卸下重达几公斤的狮头,浑身早已湿透。
他告诉我,这狮头大有来头。黄昏时分,他带我去参观制作佛山彩扎狮头的工坊。作为广东省古老的传统手工,狮头制作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工坊的地上、窗檐下挂满三色传统彩扎狮头。制作一个狮头要经过1300多道工序,最快也得一周时间。这门手艺对扎狮师傅的定力和耐力要求很高。一位在工坊了工作了四十年的匠人像我讲解了扎作、裱贴、彩绘、装配4道工序。
狮头工坊
狮头造型的框架用竹篾扎作。搭好框架后,要裱贴纸、纱、绸等6层外衣,把狮胚糊起来,直到狮子颜面平整、扎实。有了“皮肤”后,匠人根据粤剧角色,分别以刘备、关羽、张飞性格特征为参考进行油彩上色,勾画花纹。纹饰以民族风格的唐草纹、草尾纹、斑纹、猪鼻云等图案为主。最后一道工序是将绒球、缨珞、小铜镜、小金属片、兔毛、马尾等装备在狮头上,使其华丽夺目,神采奕奕。
以球缨为例,最大的是鼻翼两侧的球缨,天庭饰有一圈或者两圈,眼睛的上方呈螺旋状装饰若干,狮头的两侧鼻翼、耳朵的背面各有一个。球缨的色相与所饰狮子的色彩相似。刘备狮以黄底红点球为主,关公狮以红底黑点球为主,张飞狮以白底黑点球为主。古法制作的狮头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必须扎实耐重,一般要重达五公斤左右,可想而知,舞狮者在训练和表演时付出的艰辛与毅力。
扎狮头
于是乎,人们也更能理解狮子之于佛山的意义。它远不止是民间自古广受欢迎的瑞兽,几百年来,将醒狮作为忠义代表的佛山人战胜了困顿与险阻,安度了时代的风起云涌,传承中华民族勇敢和忠义的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