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南头古城正日益成为新的颜值担当和流量担当,市民和各方游人纷至沓来,使千年古城变身深圳网红打卡地。
作为“粤东首郡 港澳源头”,南头古城早在东晋设置东官郡,从此在历史的大江大河中,长期成为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堪称区域带头大哥千百年。
当2019年3月,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始酝酿古城的蝶变之旅。2020年8月26日古城南北街示范段正式开街,再到2021年春节古城东西街对外开放,古城再一次C位出道,文化标杆的姿势越来越正,各路小伙伴越来越多,各种奖励荣誉拿到手软,堪称古城中的新爆款。
于是问题来了,南头古城,凭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做承法 让历史活起来
从历史中来,自然不能辜负千年岁月的沉淀,文化的传承是必须说一遍又一遍的重要事情。
古城的焕新中,一开始就对大拆大建的寻常路说不,选择修旧如旧的“微改造”,用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的功夫,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高度总结八个字:就地保护、活化整治。即充分尊重古城原有的城中村基底,保留六纵一横的街区形态及尺度,通过拆除危房和活化现有的潜力空地以及边角地,在原有的城中村极限密度中,留住历史文化特色、港澳源头文化、深圳本土城市文化等“基因”,融入现代创意艺术元素,尽可能提升环境容量和综合承载力。
几个细节可以概括其中用心。一是“多改”,规划方案经历四十余次修改,系统性考虑南头古城未来的发展、功能与服务需求。二是“少拆”,拆除的建筑面积约2000㎡,仅占统租建筑范围建筑面积的0.02%。三是“不变”,施工过程由规划设计领域大师总把关,邀请广州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等古建领域能工巧匠亲自参与,最大限度还原古城历史风貌。
正因如此,南头古城有了足够底气,立足粤港澳历史文化渊源,以及深圳改革开放的城市生长史,以科技文化两开花,全力打造深圳最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和全景历史博物馆。
做诚法:让民意聚起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南头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同样犹如一个不大不小的江湖。建筑物业权属的错综复杂,村民、居民、集体组织等之间的利益纷繁,无不需要高手化解。
为此,南山区来了次政府总动员,18个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进驻古城,通过分组分块、落实到人的方式,与古城居民零距离沟通,全天候对接。
还是八个字:以诚服人,以诚聚人。
一是团队配合有诚心。临时搭班子的专班成员们,很快就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在攻坚克难中成为配合默契至忠志诚的战友。
二是利益保护有诚意。项目推进过程中,广泛听取民意,集中采纳民智,让古城的居民朋友们切实有参与感;同时将政策范围内允许的最好条件和最大利益补偿到位,让古城的居民朋友们切实有获得感。
有了对古城居民需求的尊重和利益的保护,南头古城用诚意凝聚民意,更多的是万众一心加油干,为百姓谋利益,为古城谋发展,为城市谋长远。
做乘法:让生活燃起来
“1+1+1>3”,是古城的正在释放的乘数效应。
“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居民参与”的多方共建模式,既带来了保护与利用路径的创新,也产生了保护与利用利益的共赢。
政府的主导增强了古城发展信心,各项工作也有了强大的保障。引入万科公司等优秀的市场主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做到定位规划精准,项目运营独立,让工作保质保量。吸收村(居)民利益的代表股份公司参与,各项工作得到股份公司和村(居)民的大力支持,许多阻力迎刃而解。
有了同样的小目标,政府的宏观引导与支持,与企业、居民的微观运营与建设,让古城一举多得:探索出生产、生活、生态、创业融合的幸福街区新路径;成为历史文化、展览策展、创意办公、休闲商业、品质居住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包容”的活力社区;发展为“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特色文化街区。
做成法:让区域红起来
古城南北和东西的十字街贯通开放以来,城区发展的文化内核与商业张力正迅速喷发。
信国公文氏祠、东莞会馆、报德祠等重点文物本体建筑刷新眼球,南头精品文物展、精品牌匾展、港澳同源文化展等活动停不下来,在原真风貌基础上打造南头 1820 数字展厅让游客们穿越历史,多家传统特色的粤港澳经典老字号让吃货们直呼过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对于南头古城而言,做深圳文化圈最靓的仔只不过是小开始,带动更广的区域一起飞,才是更重要的小目标。
当下和未来,南头古城正给自己定下更大的梦想,持续完善保护与利用配套建设,既要打造特色高端业态,加强环境品质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自身能力圈;又要积极引入外界资源,打造特色街区品牌,联动区域整体发展,扩大自身朋友圈。
所有的努力,只为让整个南头区域都更加让人喜欢,更加“出圈”吸粉。
对于南头古城来说,千年沉淀的历史文化气质早已拿捏得稳稳的,多元文化与产业业态齐飞正营造古城发展的小宇宙,让古城人以星辰大海的追求,开启乘风破浪的航程。(中国山东网)